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870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1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1045527篇;相关期刊436种,包括中国保健、全科护理、中国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第十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2016灾害医学与急危重症高端论坛、“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等;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由2213位作者贡献,包括马晓春、宋景春、岳茂兴等。

凝血功能障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1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3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45527 占比:99.92%

总计:1046385篇

凝血功能障碍—发文趋势图

凝血功能障碍

-研究学者

  • 马晓春
  • 宋景春
  • 岳茂兴
  • 易石坚
  • 李志伟
  • 李维勤
  • 章志丹
  • 乔帅
  • 刘政
  • 刘清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卜广瑞; 张艳敏; 李晓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纤维蛋白原(Fbg)纠正急性白血病(AL)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控制出血事件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80例合并Fbg降低的AL患者为对象,利用Khelaf出血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出血(Khellaf评分低于12分,n=31例);中度出血(Khellaf评分13~17分,n=28例)、重度出血(Khellaf评分高于18分,n=21例).患者均接受人Fbg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出血控制情况.结果 重度出血组、中度出血组、轻度出血组用药前后出血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重度组出血评分差值高于中度组及轻度组,中度组出血评分差值高于轻度组(P<0.05).轻度组及中度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均为100.00%,中度组总有效率为85.71%,2例无效患者中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脑疝形成.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轻度组PT、Fbg、D-D水平低于中度组、重度组(P<0.05);中度组PT、Fbg、D-D水平低于重度组(P<0.05).结论 给予AL患者人Fbg辅助治疗可有效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出血的风险.
    • 伍召贤; 毛威; 徐慧敏; 蔡宏文
    • 摘要: 华法林与某些中药的联用,会带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波动和出血等不良反应[1]。对于使用华法林的患者,当处方中有潜在相互作用的药品时,临床医生会加强监测,但门诊患者,考虑到就医便利性,常在用药3d后监测。而华法林与部分中药联用可在短期内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现报道1例脉络舒通丸与华法林联用1d后即发生出血和严重凝血功能异常的案例,希望引起临床重视,避免两者联用。
    • 宋景春; 张伟; 张磊; 杨军; 张进华; 周静; 王秋实; 李维勤; 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
    • 摘要: 40%以上的重症患者会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出血不良事件、输血量及病死率可升高4倍以上。早期识别凝血功能障碍并准确评估凝血功能,是尽快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的前提及保障,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如何快速、准确评估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标准。为此,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组织临床专家共同制定了《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标准化评估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包括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有关概念、评估方法及诊断标准3个部分,共12条推荐意见,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相应指导。
    • 刘江; 文杭; 项敏泓
    • 摘要: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慢性获得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其发病率在1~261/1,000之间[1]。目前认为,PV的发生与两面神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的基因突变产物JAK2-V617F密切相关[2]。PV的特征是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过量产生,主要以血栓形成或梗死为主,而出血相对少见[3]。
    • 彭艳; 肖平
    • 摘要: 目的分析子宫收缩乏力性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子宫收缩乏力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患者,评估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并分组,将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纳入成功组,将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纳入失败组。询问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分析子宫收缩乏力性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中,166例成功,成功率为83.00%;34例出现二次出血,失败率为17.00%。失败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孕周、孕次、人工流产史、分娩方式、多胎妊娠、产后24h失血量、术中输注血浆量、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是否有发热与成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组有妊娠合并症、有凝血功能障碍、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占比高于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合并妊娠合并症、有凝血功能障碍、并发DIC是子宫收缩乏力性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介入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
    • 罗金花; 贺慈
    • 摘要: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肝素治疗对凝血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46例,基于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23例采用大剂量肝素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小剂量肝素治疗,获取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效加有效共22例,对照组显效加有效共17例,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5.65%大于对照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应用肝素治疗,具有一定效果,凝血功能明显改善,其中大剂量用药效果更佳。
    • 刘芳龙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急性期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潍坊市市立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期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将其中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3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未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TEG检测,比较TEG各参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EG对急性期颅脑损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试验组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均高于对照组,凝固角(α值)、血栓最大幅度(M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值、K值、α值、Ma诊断急性期颅脑损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0、0.816、0.811、0.843,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结论TEG对急性期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效能,可动态反映患者的凝血状态,为疾病诊断、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 张贝克; 范永刚; 张莹楠; 解刚强
    • 摘要: 目的探究创伤性肝损伤患者中活化蛋白C(aPC)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早期凝血功能障碍、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创伤性肝损伤的患者80例。入院后(到达急诊室)立即收集血样并检测活化蛋白C、蛋白C(PC)、凝血因子、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D-二聚体。按照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碱缺失(BD)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即轻伤无显著组织低灌注(ISS6)组、重伤无显著组织低灌注(ISS>16,BD16,BD>6)组。比较各组凝血参数和aPC水平差异。将患者aPC水平分成四分位数,按照aPC水平将患者进行再分组,分别为Q1组(aPC≤2.71)、Q2组(2.71凝血功能障碍,并伴随aPC水平显著升高。这一过程可能与aPC抑制凝血因子相关,同时入院时较高的aPC水平预示严重创伤后预后较差。
    • 王莹; 傅金英
    • 摘要: 临床上对于剖宫产患者选择椎管内麻醉,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如凝血功能障碍、智力低下不配合、精神障碍、子痫等则采用全身麻醉(全麻)的方法。右美托咪定在围术期的镇静、镇痛中应用广泛,具有呼吸抑制轻微、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独特的药理学特点。硫酸镁是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有研究表明同时辅用硫酸镁能减少全麻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本文探讨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复合硫酸镁在全麻剖宫产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其中《临床麻醉实用手册》是一部兼顾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医学丛书。
    • 曾庆波; 宋景春; 邓星平;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
    • 摘要: 目的对江西省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诊疗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明确江西省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凝血功能障碍常见原因及监测手段,评价重症监护病房医师对凝血功能障碍的诊疗能力。方法2021年10月5日至12日对江西省二甲以上医院重症监护病房137名医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师基本信息、凝血功能障碍常见原因、诊断与治疗能力三方面相关问题,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者三甲医院及综合ICU所占比例最高,本科以上学历者占98.5%。感染是ICU中发生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主要原因。接受调查的医院中血栓弹力图普及率为79.0%,51.8%的医师认为血栓弹力图是重症患者凝血功能诊断最有价值的项目,但仅有41.7%的医生熟练使用血栓弹力图。仍有33.3%的医师主要依靠临床经验诊断DIC。治疗脓毒症性DIC时,89.8%的医生认为需要进行抗凝治疗,54.6%的医师选择使用低分子肝素,但仅有14.6%的医师采用抗活化X因子(Xa)活性监测抗凝。结论感染是江西省ICU内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江西省二甲以上医院ICU基本具备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诊疗条件,但在规范诊疗方面仍需加强培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