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江苏省教育学会2016学术年会
江苏省教育学会2016学术年会

江苏省教育学会2016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苏州
  • 出版时间: 2016-12

主办单位:;江苏省教育学会;;

会议文集:江苏省教育学会2016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语文老师的职责在于引领学生在课文表达形式的秘境中探索,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只有在掌握、理解课文写了什么的前提下,进而关注课文怎么写,才会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质.歌德曾说:“内容人人都看得见,含义只有少数人得知,而形式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引领学生在形式的秘境中探索,从而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这正是语文老师的职责所在。只有在对“写什么”有了掌握的前提下,进而关注“怎么写”,才会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质。最终走向“言意兼得”的语文教学。
  • 摘要:小学教材中的神话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价值,本文旨在从神话文本特征结合儿童审视视角出发,从重现与再造、感悟与外化、想象与体验、渲染与点亮、张扬与传承、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开发六方面去探讨小学语文神话类教材的教学策略.
  • 摘要:究竟是什么使当前的作文教学徒劳无功,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常常是无的放矢,其盲目的"辛勤"指导,脱离了学生习作的"学情",不能直面学生习作中的真问题,当然是收效甚微,甚至是南辕北辙了.那么如何让作文教学真正取得实效呢,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了解学生习作"起点",确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抓住学生习作"要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把握学生习作"难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捕捉学生习作"关键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王荣生教授告诉我们理想的写作教学必须是基于“学情”的,不是基于写作理论的。如果我们一线老师能在作文教学中,真正从“学情”入手,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评价,作文教学定能走出高耗低效的泥淖,走向明媚的春天。
  • 摘要:汉字是举世公认的最有价值的文字.汉字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正是汉字教育的"根",这也是汉字教育最具生命活力的要素所在.而汉字教育的"本"正是儿童,关注儿童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关注儿童之趣就是抓住了汉字教育的"本".简言之,汉字之"理"与儿童之"趣"就是汉字教育的根本."理",依托于"趣"而存在,"趣"根植于"理"而创设."理""趣"并重正是理趣汉字教育的核心命意.理趣汉字教育以情趣活动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兴趣(这里的"兴趣"源于活动而非汉字),在汉字教育中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也就是说,识字应以情趣活动为兴趣的起源,但最终要回归到汉字文化本身,以汉字文化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
  • 摘要:本文通过教材分析,得出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状物文的文体特征,并从学生身心成长和语文素养发展考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和习作方面的具体要求,设计教学预案,在反复课堂教学、观课议课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此类文体的阅读教学设计要领:捕捉形象,把握特点;感情朗读,积累语言;聚焦特点,领会方法;联系生活,拓展读写.
  • 摘要:所谓"切入点",就是授课的起始点.在内容上应该是那"牵动全身的发",在形式上应该能激发学生思考,能搭建文本和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之间关系的"桥".高明的老师总能找到一个巧妙的切入点,比如文章题目、作者情感和文章细节等,从而使课堂教学轻轻松松,豁然开朗,学生能真正进行有效的语文实践,笔者暂谓之"高明切入";有的老师可能最终也过了"桥",却经历了数次愚钝的尝试,做了不少无用功,且谓之"愚钝切入";也有的老师始终行走在错误中,山重水复,让学生晕头转向,四十分钟下来,可以说一无所获,谓之"错误切入".
  • 摘要:语文教学要洗尽铅华,摒弃一切纷繁复杂的手段,营造学生静思默读的场,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静静地学、静静地思、静静地悟……让语言文字走进学生心灵,如同潺潺溪流,静静流淌,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静默中尽享语文之美.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里最美的时刻。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该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课堂的静,是学生对语言文字幽微之处的凝视,是对深刻之处的沉思,是学生思维之花绽放的精彩。洗尽铅华,尽显本色,还语文课堂宁静之美,让学生在课堂上静静默读,静静思考,静静聆听,静静感悟,让语文课的美静静绽放。
  • 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里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一个老大难.要想改变作文难写的现状,就必须让学生真切的意识到:写作是自己的事.要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并善于"三心""二意"写作文,"三心"即细心、留心、小心,"二意"即真意、新意,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愿意写作,乐于写作.
  •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节奏的控制更为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学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站在更高处,望向更远处,摒弃浮华、回归真实自然的学习课堂.教学节奏的控制,并不是课堂教学时间的机械调整,而是要顺应自然,"慢"交流,顺应自然,"慢"体会,顺应自然,"真"探究.本文结合"数学课堂'倒计时'教学现象"通过几个案例和反思,例谈对"基于数学素养构建自然教学"的思考.如今的孩子知识储备来源不一:媒体、家庭、辅导机构……。课堂上学生所谓的“知道”,有的可能是深思熟虑,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更多的可能是人云亦云。但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找准他们的认知基础,了解他们的思维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顺势而教。正如上述案例中,如果只让学生知道“底x高2”的计算方法,接着组织学生强化练习,学生可能用短短几分钟就能学得很好,但教师应深知:成功的教学应该在“体会与领悟”中进行。因此,在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教者仍然要还学生一个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深刻思考、去追根求源,让朴实的教学在思维深处的碰撞中显得真实有效并富于灵动。记得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在讲座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成功的教学不是教师传授了什么,而是,过了许多年之后,学生还能记得什么?”是的,如果在很多年之后,孩子们的记忆中有我们、有数学,有知识的“是什么”与“为什么”,“教学的风景”一直存留在学生的记忆中,那么,一定是我们遵循了教学的自然规律,曾在教学的关键处放慢脚步,让孩子在“慢”中留“痕”!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站在更高处,望向更远处--一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的课堂要基于学生更好的发展,摒弃浮华、回归真实自然的学习课堂。
  • 摘要:课改以来数学课程内容的"应用题"调整为课程目标的"解决问题",修订后的课标又将"解决问题"调整为"问题解决",给带来新的启示.构建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数学教学,需要明确学习目标、掌握解题流程、了解常见类型、形成基本策略.
  • 摘要:找规律是苏教版第二学段教学内容,对于《找规律》单元教学到底怎么教,怎么学。一线教师在执教时存在着"找""规律"孰轻孰重的争论,在教学教研中,我努力地探索与思考:找规律教学的价值是什么、找规律教学应该怎样找规律、找规律教学的实质是什么。案例与分析中渐渐寻找到了答案,在实践中实现了"找""规律"的和谐共生.学生学习找规律,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当然重要,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方法去发现客观规律,用数学的头脑去把握规律则更重要。因此笔者在解决问题环节创设不同形式的问题,开发教材适度而不过度,充分利用教材上原有的习题,如天文台参观券、座位、花边等等,不同的是调整了教学的顺序,让学生直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中进一步建立规律的模型,体会到尽管数学问题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规律没有变化。
  • 摘要:教育需要关注核心素养,教学也不例外.再造数学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载体.本文从再造数学活动课程的意义解读、价值回归、实践途径三个方面,深度阐述了以儿童立场观照下再造数学活动课程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 摘要:现代诗歌的学习应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精神营养品.但调查表明,课堂现代诗歌教学已处于边缘化.以此为项目协同中高年级语文教师团队进行课堂策略研究,直面语文课堂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反思成因之像,以"反刍法""重演律""胚胎学""结构论"为策略,提出"大概念"目标下从"文学阅读"走向"教学阅读"这一新举,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
  •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经历图形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让教材中知识变成学生思考,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对学生知识水平的理解,使知识自然生长.本文通过对《确定位置》版块的研究,详细叙述如何让数学知识自然生长,而不是生搬硬套.西方有句谚语:“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应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课堂教学不应单纯地灌输知识,而应吃透教材,理解教材,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机会,了解学生的思维生长点,找寻数学思维的生长方向,为他们建构思维的远航点,让数学知识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自然生长出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性学习。
  • 摘要:"生本教育"理念指出: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的发展.如今的数学课堂,重知识传递,轻建构发现;重教法,轻学法;重方案执行,轻动态生成.结合教学实例,从"找准生长点,走向数学本质;自主建构,动态生成;亲历过程,水到渠成"三个方面谈谈对生本教学设计的认识.并不过分地追求每节课的完美,但一定要每节课都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平等、创设适于学生积极动手动脑的活动环境,放手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不断尝试和调整中,闪现智慧的火花,作为教师会用一生的智慧和心血,来预约那精彩的瞬间。
  • 摘要:运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认识到运算的所起的作用.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数学核心知识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实践中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建立数学核心知识教学与数学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探寻基于数学核心知识教学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和策略.在运算学习中引导学生经历理解算理,探寻算法的过程,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夯实基本算理教学,追求算理理解与算法掌握的融合;引导学生合理掌握运算方法,形成技能,在精心设计训练内容,探索合适的计算方法的同时,全面把握各种运算之间的本质联系、发展思维、提升运算能力;引导学生多管齐下,从关注知识习得到关注能力培养,把运算技能与运算应用结合起来,在掌握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进行运算的技能的基础上,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努力用这个新思想那个新理念来积极改造我们的课堂,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于是乎课堂花样不断翻新,有些课堂甚至出现了虚假的繁荣现象如今的数学课堂失去了真实和朴实,久违了理性的"数学".本文用案例呈现的方式列举了数学教学中在课堂活动、情境创设、课堂提问、教学过程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再用案例呈现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本应保留的特色,想与广大教师共勉.
  • 摘要: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是适合学生的?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是高效的。本文提出基于儿童立场的"五让三引"的课堂教学范式旨在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辩证地实施"让学"和"引思",让课堂成为学生乐学的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点状化"向儿童单线传递,压缩了儿童思维的生长空间.笔者以单元重组,探究促进儿童数学思维的方法,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全新转变.单元重组按知识的逻辑性、层次性和关联性,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递进化和有机化整合,形成知识的横向关联、纵向组块、整体建构,使儿童的思维向长度、深度和广度延展,形成思维生长的立体空间.
  • 摘要:生活中有很多活动会使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数量和几何的观念,尽管这些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甚至是模糊的,或许还有错误隐藏其中,有必要对他们的生活经验即日常数学进行数学化,进行经验提升,以生成新的经验,促进学生的经验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水平,实现经验改造或重新改组.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应依据学生经验、利用学生经验、提升学生经验.数学学习具有积累性,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是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深化和发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有时需要借助知识的生长点不断提升优化。
  • 摘要:顺应儿童心理发展,坚持实践中探索;构建问题探索型课堂,自主合作型课堂,互动生成型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 摘要: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除例题教学以外,教师还应关注习题中蕴涵的推理思想,充分挖掘素材,适当加工和重组,找准推理的切入点;引领大胆猜想、自主联想、充分表达、严密思考,不断丰盈习题教学过程,真正把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另一方面是对整个数学活动过程的反思,引领学生回头看,将经历过的活动和思维过程作为进一步思维的对象,有利于学生的认识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促进建构和内化,提高数学思考水平。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养成反思的习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逻辑思维水平,从而丰润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 摘要:兰本达教授所创立的"探究-研讨"教学法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探究-研讨"教学法所体现的教学理念至今仍然"闪闪发光"并指引着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探究-研讨"教学法指引着科学观察走向"真实有效";"探究-研讨"教学法指引着科学探究走向"自由主动";三、"探究-研讨"教学法指引着科学研讨走向"生动活泼".
  •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新课改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当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和交流,互相启发与帮助,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发展与进步,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但在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2014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合理的小组构建、合作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合理的内容选择、教师的组织管理、交流评价机制等方面对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究.
  • 摘要:为了解江阴城区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研究者对城区某小学371名学生进行问卷抽样调查.对小学生在传统节日文化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浸润校园环境;渗透课堂教育;滋润家庭教育;倡导社会教育.
  • 摘要:"罗森塔尔效应"是指教师的积极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促进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可以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话具有权威性,那么为何不学罗森塔尔,巧妙利用"权威性谎言"来促进后进生的全面发展,也来创造奇迹呢?本文主要结合"罗森塔尔效应"的理论依据,从理论、使用原则和实际运用三个方面来谈如何运用"权威性谎言"来转化后进生.
  • 摘要:这几年翻转课堂引入中国后变得很火,翻转课堂是一种突出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手段;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微课),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否真的适合、是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科、内容、学段教学是本文的主要探讨方向,从教师素质、学生自学能力和家长学校配合度分析了我国开展翻转课堂水土不服的原因,指出教育本身是多元化的,翻转课堂也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当下教育环境的复杂、教育资源不均衡,各学科特点不同,不能靠一种或者一类教学模式来解决。翻转课堂不是救命稻草,不应硬性规定各门学科,传统教学模式也不应该被遗忘。
  • 摘要:当前,基础教育核心素养成为热点话题.9月13日上午,历时三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北师大正式发布,它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现代课堂教学依然是“满堂灌”,鉴于此种现象,早在十多年前,课程改革在纵深推进和常态化实施的过程当中,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这与现今提倡的核心素养有异曲同工之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学习活动。
  • 摘要: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笔者尝试运用多维感知法进行教学.在表演中形象感知;在品味中直观感知;在情境中生动感知;在游戏中兴趣感知.激发了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智障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 摘要:家长会是一种重要的家校合作方式.它为家长和学校提供了重要的交流、沟通、切磋、协作的机会.然而,当下的教育中,家长会在组织的时间上、内容上、形式上都存在弊端.凡此种种现象,都给以思考:如何开好家长会?这不仅仅是形式和内容的问题,更是观念的问题.笔者以为只有基于儿童发展、家长需求、学校立场、教师视角,有机融合,相互观照,才能组织更加有效、更受学生及家长欢迎的新型家长会!
  • 摘要:班级文化决定了班级的深层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高水平实施.本文尝试探索班级文化"落地生根"之法:精神"落地",生成于班级实际;制度"落地",触动童心,不折不扣;行为"落地",深入学习生活细处;物质"落地",赋予物质环境内涵.让班级文化"落地生根",让班级文化成为班级发展的强劲动力.
  • 摘要:面对课堂上无法预见的随机教学因子,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通过动态的引导、启发、点拨和互助的"非预设性提问",把学生的疑惑、灵感、错误和冲突因势利导为教学所用,使游离于"规划"之外的"节点"催发为"生成性资源".于疑惑处提问,拔云见日;于创意处提问,拓展新途;于错误处提问,改堵为疏;于冲突处提问,画龙点睛.
  • 摘要:针对高中阶段教师写作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本文结合"共生教学"理念与作者的教学实践,开发出完整写作教学课程,教会学生从生活中提取原材料,运用合适的写作技法,最终写成一篇优秀的习作,并能将此方法化为一门手艺.作家何大草曾在《二十个短篇和一篇习作》的序言中说到:“我把写作视为一门手艺,这就像一个学木匠的家伙,看见动心的家具,总会用手去敲、用耳去听、甚至用鼻子去闻,还把头钻进去寻找榫头打在哪儿。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让学徒成为手艺人呢?绝对没有。”可见,写作是可以成为一门手艺的。掌握这门手艺的人,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应该不在话下。语文教师并不以培养作家的目标来培养学生,但是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经典作品,进行写作操练,三年之后,完全可以掌握一般的写作技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实施建议”部分对写作有如下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假如教师一昧让学生进行“应试写作”,学生终其三年,只会写一篇800字的考场作文,那恐怕是根本无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而一旦学生真正掌握写作技巧,他们不仅能在考场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而且能在将来踏人社会时,写作各类文章游刃有余。这对他们的终身语文素养的提升都是有益的。
  • 摘要:学生在学习文本之前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不能把孩子的学习定在"零起点",学生的知识和视角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意趣解读"即以新课程标准为核心,从学生的审美天性出发,以学生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由对话,探索语文的情境化和诗意化.以学生的视角读文本,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用他们的眼睛看世界.允许学生好奇勇敢地向文本发问,甚至用"别样"的眼光质疑文本.
  • 摘要:课文延伸作文是衔接课内外,整合其他学科知识,将狭小的语文课堂通向广阔的语文天地的桥梁.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对教材文本内容进行解读,从而设置出恰如其分的文本延伸作文话题,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文本,是语文课堂上一扇展望语文世界的窗。身为语文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为学生奠定窗外这座通向更高更远天地的作文桥稳固基石,让他们健步前行,带着明牖情韵去拥揽语文素养这轮明月。
  •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立足于单篇教学、单节课教学,往往"耗时多,效率低",在新课改形势下,新的教学理念告诉,要想激活语文课堂,原有的教学形式需要改变和创新.单元教学将有助于改变这种局面,有利于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并且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
  • 摘要: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要进行四个系统的心理循环认知操作:一是问题表征,二是模式识别,三是解题策略,四是解题监控.知识基础和经验、对教学材料形式化的抽象概括水平、不同知识板块的迁移能力、自我意识和监控水平等心理因素在制约着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从了解学生解题的心理障碍,注重问题呈现的心理顺序,分析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根据学生解题心理特点等认知心理可促进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如果“一题多解”,学生的心理是倾向于简单的解法,即解题长度短的解法;若解题长度相当,学生是倾向于所有知识点都熟练掌握的解法。如果各解法学生都很熟悉,解题策略的选择就灵活了,所以说解题教学要针对学生的解题心理特点,才能构建合理的解题策略,以求真正解决问题。
  • 摘要:从现实出发基于学生实际构建正式的校本课程是务实的选择,从学生喜好出发创新教育形式,让所有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发展,这是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运用文献检索、行动研究、实验探究和调查访谈等手段大胆构造新型课程及其架构,主要课程类型从形式上分为3类,从内容上分为9类.实施中要创新教学形式、形成有效教学模式、进行配套改革.
  • 摘要:阅读是一个认知和言语交际的过程,是语言学习"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同时,它也是学习者从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者被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汲取有用的信息,并利用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图式理论,并把这一理论用于阅读教学,探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图式理论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认可。作为英语教师,在深入研究图式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在教学中以该理论为支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英语阅读教学注人新的活力。
  • 摘要:插图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效地使用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Story Time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想象、创新思维等各种学习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在小学英语Story Time教学中的作用.
  •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关注.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汲取北美阅读理念的养分,结合我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而理性突围:及时转变理念、注重文化内涵、强化自主阅读、培育阅读氛围,力求找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阅读,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陶冶孩子的心灵,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意志、塑造他们的品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一线的阅读教育实践、所在学校的阅读教学理念,使得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已取得良好成效,尽管可能短期内会损失英语成绩的卷面分,但学生终身英语有效阅读的基因已经有效培植,他们将在无形中收获更多,竞争力更加明显。总体而言,在国家小学英语新课标的要求下,需要汲取北美阅读理念的精华,让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越来越多,阅读的氛围越来越融洽,老师与家长引导甚至陪同孩子们阅读。让中小学生牢固树立起阅读的观念,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获得文学的熏陶,在阅读中增加知识.健全人格.健康成长。
  • 摘要:Phonics,即自然拼读法,是英语国家儿童学习母语的入门方式,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被广泛使用.英语国家儿童通过直接学习26个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建立字母、字母组合与单词自然发音之间的直接联系,掌握发音与拼写的对应关系,从而能够看字读音,听音辨字,自己进行英语文章阅读.该方法由本世纪初引入我国,主要运用于小学英语的语音教学当中,但是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主要分析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 摘要:许多年来,在每年的小升初考试中,英语写作一直是困扰我国小学生的一大难题.正如一句谚语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意味着假如我国小学生想要改善他们的写作能力,就必须读更多的书.读书是写作的基础.读写的关系密不可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然而,在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中,读写教学依然各自为阵.所以文章在分析了我国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其存在问题,介绍了以读促写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背景,本文将通过分析以读促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明以读促写在写作教学上的优势,总结得出以读促写在提高小学英语写作教学质量上的有效性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 摘要:语音教学板块一直是困扰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提高语音板块教学效率也是一线教师热议的一个话题.笔者将联系市级青年教师会课中语音板块教学实例,从整体情境、学生、资源及巩固活动等几个发面对语音板块教学进行总结.
  • 摘要:如何使英语复习课上出新意?如何使英语复习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提高?如何使英语复习课更加优质高效?是一线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思维导图既是一种思维工具又是一种知识蓝图,可助其一臂之力,它把繁多零散的知识更加合理、有序地梳理总结出来,让学生学会抓主要脉络,各个击破重难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别从单词复习,语篇阅读,语法运用和写作练笔四个方面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复习课中的灵活应用.巧用思维导图,不仅能成倍提高复习的速度和效果,而且也鲜活了小学英语复习课堂,实现小学英语复习课1+1>2.
  • 摘要:"复式实验教学"研究的宗旨在于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识阅历,围绕教学目标不受老师限制地设计各种实验,从更真实、全面的实验现象和讨论中得出科学、严谨的认识,提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并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本文以初三第一轮总复习《压强》时的实验教学为例,分别从实验设计和准备、课堂教学(实验设计引导、实验操作指导、一般规律归纳引导等)两方面谈一谈自己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点做法和感悟.
  • 摘要:化学问题解决指的是,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化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表征、影响因素、能力提高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关于化学问题解决中问题表征的研究几乎都是集中在内部表征的结构、层次和影响因素方面,关于外部表征的结构、形式、内容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在国内开展关于化学问题呈现方式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影响研究高具有相当重要意义.从文本形式、流程图两种呈现方式介绍了优缺点。
  • 摘要: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以高中化学必修二《甲烷》的教学为例,应用深层学习的理念重构化学课堂,从"深度体验""观念引领""批判质疑"三个角度引导学生学生从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以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化学观念和化学素养、体现化学教学的价值,帮助学生进行深刻而有卓有成效的学习.
  • 摘要: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理论,其将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分成五种层次:前结构层次、单点结构层次、多点结构层次、关联结构层次和拓展抽象结构层次,从而指引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及认知发展.本文旨在应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高中生物教材开发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对传统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和超越,更能反映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真实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高中生物教材中各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在处理和解构教材时,通过设置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来组织教学,通过教材内容与图示、例题的归纳整理和拓展应用,结合学生的课堂反馈,可以判断学生所处的思维发展层次,为课堂教学提供指导和支持。相信通过广大教师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一定能能够为我国的新课程评价改革及教材开发和利用提供崭新的视角和方法,为新课程的有效开展保驾护航。
  • 摘要:一直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历史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于普遍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在其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合作开展的过程、成效等还有待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研究.本文结合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以及合作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探索.经过这几年初中历史改革实践的实施,发现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方式,非常符合学生的内心需求,作为教师而言,只有将真正符合学生内心需要的课堂呈现出来,才能使得灵动历史课堂的构建成为可能。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的课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旧有不少不足,比如如何进一步优化、丰富教材内容,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 摘要:历史跨学科教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在教育上的投射.它是指历史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交叉渗透相关知识点,编织综合知识体系和能力网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它适应了社会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初中历史跨学科实践与探索表明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迁移能力等方面具有实效.在实践与探索中笔者也发现了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中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对跨学科教学深度把握不当、教师个人知识储备不足,跨学科教学知识主次不清,跨学科教学缺乏系统性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发展的主要障碍.笔者认为必须做到几下几点才能解决这些问题.面对跨学科教学的深度把握不当问题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充分探究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做到灵活的课堂调整;为了解决教师个人知识储备不足需要做到不断学习提升知识水平,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和沟通,加强和其他学科教师间的教学合作;针对跨学科教学的知识主次不清问题要做到明确历史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分配跨学科教学时间,精选跨学科教学素材;想要解决跨学科教学的缺乏系统性的难题要做到对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统筹设计整合教材资源,设计跨学科教学专题课程等.
  • 摘要: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往往可以转化为地理教学资源.本文利用新马泰之旅,择取线路的选择、新加坡的水故事、泰马橡胶之争三则见闻,结合相关图文资料设置问题,将它们转化为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效结合的教学资源.
  • 摘要:当期许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获得不断进步的时候,评价活动从未停止过.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课程的改革与评价是如影相随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思潮的发展,评价的目的功能、目标体系和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在经历的二十多年艺术课程改革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体系、方式也随着新课标的落实发生着显著的变化,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2011版音乐新课标强调"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儿童站在正中央,评价的立足点不单单限于音乐技能、乐理知识等纸面上的评价,更注重于多元化的、过程性的、个性化的评价,包括对于学习音乐的态度、能力、情趣、审美等在内的实际状态,而这些状态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音乐核心素养,是学生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站在儿童正中央,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从教书走向育人,让学生成为有独立价值的、具备终身享受艺术美的人.
  • 摘要:陶行知在"每天四问"中提出:"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学问怎样能够进步?在于有方法的研究,即'一''集''钻''剖''韧'五个字."笔者认为,教学处处有学问,做音乐教师更需要"做"学问.本文将通过行知理论中关于做学问的"五步法"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结合"音乐图谱"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思考;详细阐述图谱的起源、图谱的巧设活用以及师生共创图谱的方式方法;揭示当下音乐课堂在"生本师导"的育人理念下,巧借"音乐图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以及创造的能力.
  • 摘要:在多样的美术生态环境中,儿童才能成为本能的缪斯,才能把艺术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释放,从而绽放出艺术的百种语言.本文结合"蕊春儿童剪纸"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从"意趣剪纸"、"形式剪纸"和"个性剪纸"三个维度对"养护童本生态"、"养护审美生态"和"养护创新生态"进行了深度阐述与剖析.
  •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市工业园区第十中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动机、项目、组织形式、频率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业过于繁重,应该受到社会以及家长的足够重视。近年来中学生的体质逐年下降,与这一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我认为学校应该适当减轻学习压力,让学生劳逸结合。尽量给学生提供多一点的锻炼时间,学校也应该好好的开展大课间,以及体锻,给学生保证充足的锻炼时间。
  • 摘要:通常小学语文课总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上完一节课,要说说有什么收获,大多时候也说不清楚;多上一节或少上一节,影响也不大.语文学习是要讲求日积月累,螺旋发展,但课堂上普遍缺少纵深的发现、顿悟的喜悦,孩子也会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以“少教多学”理念与策略重构语文课堂,能给孩子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更深的探究与发现,最终让孩子“学会学习”,像苏格拉底一样,让我们的课堂里也能走出柏拉图这样的学生。
  • 摘要:语文名师以富有个性化的教学主张推动着语文教学的改革.在外显特征方面,他们的教学主张以新的命名方式彰显的新时代的语文命题;他们对理论有着自觉的追求,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前辈名师的话语体系;同时,他们在教学主张的引领下积极进行实践的建构.而在内在特征方面,他们以"儿童"作为其根本价值与终极意义,以"回归理想生活"诠释着对语文教育的追求.教学的审美化追求也可能形成对语文本质的虚化。另一方面,教学回归理想生活,使得我们能够有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去追求更高品质的教育生活,抵抗这个功利世界的侵蚀。但同时,如果这种理念性的应然图景直接取代本然世界的认知,不自觉地回避个人和社会现实的各种矛盾,将不自觉的遮蔽到现实中的很多细节问题。正如有人指出的“当教学跨越了现实生活力图直接进人理想生活时,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无视人的真实存在、虚假的教学实践”。此外,我们要警惕一些当中可能出现的“伪饰”与“伪圣”的成分,毕竟很多主张出现在“工具性禁忌”的时代,而又是“诗意的栖居”泛滥的时代,这样的言说可能恰恰带有很大的功利性。
  •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构"教"的思路,寻找"学"的路径,就必须知道课堂教学的行走路径?从哪儿出发呢?终点又在哪儿?如何寻找课堂教学"学"的路径,要能准确寻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起点,明确教学的终点在哪儿?教师就是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儿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他们有着对这个世界自我的认识,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对世界的认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引导儿童,通过自己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个丰富的世界,教师要做好这个桥梁的作用。用“对话”来开启儿童的世界,破除教师话语的霸权,敞开心扉,正如王尚文先生在《语文教学对话论》中指出对话双方必须是平等的、真诚的、合作的!其结果必是双方都能通过对话而创造出一个新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走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走进儿童、开启儿童的世界。
  •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钻研教材,精心选取文本的"练笔点";再采取一定的训练策略,提高"小练笔"的水平;做好"练笔"后的评讲评价工作,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长期训练,持之以恒,能够快速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全面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
  •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现实阅读教学中却存在着阅读期待缺失的现象,本文分析了这些现象及其成因,同时也列举出了通过质疑、补白、设置悬念、拓展延伸等手段有效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思维的空间,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提升阅读品味,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 摘要:"可亲的经典"在校本研究与实践中,已经超越了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表现为跨学科的整合性系统.聚焦核心素养的发展,将进一步挖掘学校人文资源,正确解读董仲舒的"正谊明道"思想,实践"正谊明道"的义利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完善校本课程的重构.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