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第12届两岸三地优质鸡的改良生产暨发展研讨会
第12届两岸三地优质鸡的改良生产暨发展研讨会

第12届两岸三地优质鸡的改良生产暨发展研讨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台北
  • 出版时间: 2015-08-10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会议文集:第12届两岸三地优质鸡的改良生产暨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讨以不同比例动、植物原料调配成混合粉,比较不同原料之一阶段好氧发酵产物或以相同原料不同发酵方式,其发酵产物对鸡只生长及屠体性状之影响.以益生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Da16进行第一阶段好氧发酵2天,为一阶段发酵,第二阶段利用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10进行厌氧发酵5天,为二阶段混合发酵,之后予以干燥为发酵产物.以200只0日龄雌白肉鸡,逢机分置于五种不同制程之发酵产物组,未发酵黄豆粉+羽毛粉+肉骨粉(A组,对照组)、一阶段发酵之黄豆粉+羽毛粉(B组)、黄豆粉+羽毛粉+鸡肉粉(C组)、黄豆粉+羽毛粉+肉骨粉(D组)及二阶段发酵黄豆粉+羽毛粉+肉骨粉(E组).每处理4重复,饲养期间35天.结果显示,在0-3周龄时,各组生长性状并无显着差异(P>0.05).在3-5及0-5周龄时,以C组及D组,在体增重显着较对照组佳(P<0.05),B、E组则介于2者之间(P>0.05),其中又以D组FCR及生产效率因子(PEF)方面表现最佳(P<0.05),较未发酵组改善体增重10.3%、FCR4.3%、PEF11.9%.屠体性状方面,各处理组间无显着差异.综上所述,以黄豆粉+羽毛粉+肉骨粉为原料混合成CP55%之D组发酵产物,只要经过第一阶段发酵,就有最佳生长性状表现.
  • 摘要:本试验目的为探讨多元化饲料资源应用于土鸡之可行性.采用360只畜试13号8周龄土鸡,以肥育期土鸡商用饲粮为对照组;分别添加含酱油粕、青贮啤酒粕及甘薯签比例为3:2:5之副产物预混料10%、15%、20%、25%或30%(饲粮乾基)共六个处理组,饲粮均含CP17%、ME2,900kcal/kg.每组3重复,每重复20只,饲养期8-16周龄.土鸡饲粮添加30%副产物预混料取代部分玉米及大豆粕,并不影响土鸡的生长性状及屠宰率,但考量鸡肉屠体色泽,建议土鸡肥育期饲粮添加副产物以20%为宜.
  •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省内笼养蛋鸡场的大量现场测定与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国外蛋鸡福利养殖规范,探索性提出针对中国国情的笼养蛋鸡福利质量评分体系.该体系详细拟定了各项评分细则及计算方法,将体系评价分两部分进行,实现固定因素与浮动性管理因素的动态结合,提高了体系对现阶段和未来蛋鸡福利养殖评价的实用性,以实现国内笼养蛋鸡养殖场能够对照自身条件实时进行蛋鸡笼养福利质量评价,规范饲养管理以及重视鸡舍环境与蛋鸡行为在提升饲养管理措施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极大提高蛋鸡福利养殖质量,提升蛋鸡生产潜能,减少经济损失.
  •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于肉鸡饲粮中添加发酵绿豆壳(fermented mung bean hull,FMBH),对生长性能及肠道性状之影响.试验使用一日龄爱拔益加肉雏鸡264只,采4处理×3重复,公母混饲之试验设计,每栏22只.饲粮处理组分别为:Con(基础饲粮)、FMBH0.1(基础饲粮+发酵绿豆壳0.1%)、FMBH0.2(基础饲粮+发酵绿豆壳0.2%)及FMBH0.3(基础饲粮+发酵绿豆壳0.3%).生长试验结束后,每处理逢机选取9只与平均体重相近之鸡只牺牲,分别进行肠道菌相、血液生化值、肠道型态及屠体性状之检测.结果显示,FMBH0.2处理组较对照组,提升0-35日龄肉鸡体重、平均只日采食量及平均只日增重之趋势.饲粮中添加0.1、0.2及0.3%之发酵绿豆壳,有较对照组提升空肠绒毛高度、腺窝深度及绒毛高度与腺窝深度比值,且有降低直肠中大肠杆菌群数量之趋势.肉鸡饲粮中添加发酵绿豆壳可较对照组降低血清中三酸甘油酯之浓度.综合上述,饲粮中添加0.2%之发酵绿豆壳,可提升体增重及改善肠道绒毛型态;因此,发酵绿豆壳可以适当的应用在肉鸡饲粮中.
  • 摘要:清远麻鸡为广东省着名的优质地方鸡,选育前的鸡具有生长周期长、体重均匀度差、繁殖力差等缺点,严重制约了品种产业化发展.为了提高清远麻鸡商品代生产性能,达到后代自别雌雄,通过6个世代的闭锁选育,采用分子数量遗传育种的方法,育成了清远麻鸡快慢羽品系.清远麻鸡快羽系具有早期增重较快、性成熟早且均匀一致、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其6周龄和10周公鸡平均体重分别提高了96.8g和99.4g,母鸡分别提高了95.5g和107.1g,40周和66周产蛋数分别提高了13个.清远麻鸡慢羽系具有性成熟早且均匀一致、高合格率产蛋数等特点,其6周龄公母鸡的平均体重分别提高了40g和17.8g.母鸡40周龄和66周龄产蛋数为84.5个和164.0个,分别比零世代提高了14.5个和23个,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95.1%和92.1,提高了5%和1.5%.
  • 摘要: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鸡白羽的遗传基因.青脚矮小型隐性白羽鸡与显性白羽白莱航鸡杂交,F1代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白羽黑点或浅棕色杂羽.F2的群体中,白羽鸡占26%,背部或颈部带有杂羽的鸡占48%,还有14%的横斑羽和12%的灰羽.说明在隐性白羽或显性白羽的鸡群中隐藏着有色羽基因.利用已报导的隐性白羽c基因座上TYR基因标记和显性白羽I基因座上PMEL17基因标记,检测F2群体鸡的分子类型,发现隐性白羽cc纯合型的鸡中,非白羽个体占22.58%,显性白羽Ⅱ纯合型的鸡中,非白羽个体占56.12%.说明无论是cc还是Ⅱ都不能完全抑制有色羽的表现.甚至ccⅡ基因型,即显性白羽基因和隐性白羽基因同时纯合时,仍有极少量色素表达,出现有色羽个体或白色羽上的散布杂羽.但另一方面,还发现,CCii基因型的鸡中,仍会出现纯白羽的个体,说明在这一群体中可能还有其它的基因可以导致白羽,推测,群体中可能还含有o或p等隐性白羽基因.这一群体适合对鸡白羽形成的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
  • 摘要:畜试土鸡高畜12号品系是以畜产试验所「近亲品系台畜一号L12品系」为选种材料,选育第5号染色体上热休克蛋白70基因(heat shock protein,HSP70)AA型及性染色体上泌乳素接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RR型之纯合型个体.试验收集鸡只3个世代之产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显示该品系之初产日龄为151±15天,初产体重为1,742±242g,至40周龄之产蛋数为77±16枚;初产蛋重、初产日龄、初产体重与至40周龄产蛋数之遗传率分别为0.312、0.253、0.408与0.282.遗传相关分析显示,与至40周龄产蛋数呈显着表型正相关之性状为初产日龄,然此性状与至40周龄产蛋数之遗传相关为负相关,由此可知鸡只至40周龄产蛋数的表现并非直接由初产日龄所影响.由表型相关、遗传率与遗传相关资料显示欲获得至40周龄产蛋数较高之鸡只,可直接选拔至40周龄产蛋数较高之鸡只为宜.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文昌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大豆异黄酮对文昌鸡生产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处理组1为空白对照组,处理组2为抗生素组(恩诺沙星),处理组3为大豆异黄酮组(1-30d、31-80d、81-120d三阶段饲粮添加量分别为250、200、150mg/kg),全期120天,分三个阶段进行,小鸡阶段(0-30d)、中鸡阶段(31d-80d)和大鸡阶段(81d-120d).试验全期,记录试验各组雏鸡的死亡数.试验三个阶段以重复为单位准确称重,统计耗料量,计算料重比.统计每栏试鸡的体重和采食量.体重(始重、末重)、体增重(各阶段的和全期的)、采食量(各阶段的和全期的)、饲料转化率(各阶段的和全期的)和死淘率.试鸡80日龄、120日龄末每重复选取3只平均体重鸡,采血制备血浆.120日龄时,每重复组选取3只鸡进行屠宰,摘取胸肌,测定肉品质.生长性能结果显示,大豆异黄酮对文昌鸡中鸡阶段的体重和日增重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中大豆异黄酮组体重和日增重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中鸡阶段,对照组的肌酸激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LDH活性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大豆异黄酮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结果得出大豆异黄酮(200mg/kg)对文昌鸡中鸡阶段的生长性能有促进的效果.
  • 摘要:白腐真菌为可分泌胞外木质素分解酵素,而其中灵芝属(Ganoderma sp.),因于代谢过程可产生多种具机能性成分,而广泛被应用.本试验之目的为应用G.tsugae及G.amboinense不同灵芝品系固态发酵探讨对有效成份及抗氧化力提升之效果.结果显示在不同条件下,G.tsugae在水分为60%,培养7天之粗多醣体含量为30.36mg/mL,而G.amboinense则是在水分为50%,培养7天之粗多醣体含量为19.32mg/mL.另外,总酚类化合物以G.tsugae在水分60%培养7天,而G.amboinense在水分含50%培养7天时,含量分别为5.45±0.25mg GAE/g DW及5.08±0.05mg GAE/g DW.抗氧化力结果显示,在自由基清除能力,以G.tsugae在水分60%,培养7天之萃取物于20mg/mL约有50.1%之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清除力,此结果与Ascorbic acid(50.2%)清除力相近,而G.amboinense在水分50%培养7天之萃取物于20mg/mL约有27.8%.在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上也具有较佳的能力,综合结果显示,在不同条件下,以水分60%固态发酵大豆壳时G.tsugae较G.amboinens7天有较佳的有效成分及抗氧化力,未来将进一步以in vivo试验评估其对动物免疫调节及抗氧化效果之影响.
  • 摘要: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讨以动、植物性原料调配成CP61%混合粉,再以发酵方式开发生产高蛋白原料,对生长、屠体性状及经济效益之评估,完全取代鱼粉应用于肉鸡饲粮.试验以益生菌进行第一阶段好氧发酵2天,再利用产酸菌进行第二阶段之厌氧发酵5天,之后予以干燥粉碎.以200只0日龄雄白肉鸡,逢机分置于5%鱼粉组(对照组)、5%、4%、3%及2%混合型发酵产物组.每处理4重复,饲养期间35天.结果显示,无论是0-3、3-5或0-5周,各处理组之间在采食量、体增重、FCR、PEF方面均无显着差异(P>0.05).屠体性状方面,2%发酵产物组可降低腹脂重,而添加4%发酵产物组屠宰率较鱼粉组差(P<0.05),系因其相对腺胃砂囊及腹脂重较高而造成此现象.若比较经济效益,则添加2%混合型发酵产物组表现最佳,获利较鱼粉组改善7.2%,可以完全取代鱼粉.综上所述,添加2%混合型发酵产物于白肉鸡饲粮即可完全取代鱼粉,且可提升7.2%之经济效益.
  • 摘要:本研究旨在使用生长速度快、γ-聚麸胺酸(γ-polyglutamic acid,γ-PGA)产量佳与蛋白酶活性高之芽孢杆菌,将其用于纳豆发酵产物制备,并探讨其对蛋鸡生产性能之影响.以来自土壤、蛋白质原料及商业纳豆产品中分离出之N1、N2、N3、N4与N5菌落进行试验,将大豆粕作为发酵基质,将水分调整至65%后进行灭菌,接种后于37℃培养3天后,各菌株发酵产物之菌数均达9log cfu/g,γ-PGA的产量均大于4.5%且干燥后菌数浓度均高于8.7log cfu/g.将108只60周龄伊莎褐蛋鸡(ISA Brown)逢机分置于饲粮中添加0%发酵产物之对照组(Control)及分别添加0.3%之N1、N1、N2、N3、N4与N5纳豆发酵产物之处理组.每处理6重复,每重复3只,试验为期12周,每日喂饲2次及饮水任饲.在生产性状方面,在0-12周之试验期内各组之产蛋率、蛋重、蛋产量、采食量与饲料转换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N3纳豆发酵产物处理组可较对照组改善蛋产量及饲料换蛋率达6.1及5.3%.在蛋质量方面,在试验第8及12周时,除N5发酵产物外,添加纳豆发酵产物处理组之蛋壳强度均较对照组佳(P<0.05),其中以N3处理组具有最佳蛋重、蛋壳强度与蛋黄重.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3%以不同菌株发酵之纳豆发酵产物对其生产性能及蛋质量均无不良影响,其中以N3菌株之纳豆发酵产物对生产性能及蛋质量具有最佳效果.
  •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蛋鸡饮水及饲粮中添加竹醋及竹炭,对产蛋性能及蛋品质之影响.试验选用35周龄之单冠白色来航蛋鸡216只,采6处理×3重复之试验设计,每重复各12只鸡.处理组分别为:Con(商业蛋鸡饲粮)、BVW0.2(饮水添加竹醋0.2%)、BVW0.4(饮水添加竹醋0.4%)、BVD0.2(饲粮添加竹醋0.2%)、BVD0.4(饲粮添加竹醋0.4%)、BVCD0.2(饲粮添加竹醋及竹炭各0.2%).试验进行24星期,每4星期设为1周期,共6个周期.每日每只蛋鸡供给饲粮105g,并每日收集剩料及产蛋,计算其产蛋率与饲料换蛋率.每周期最后一天采集蛋样品,每处理12颗蛋,共计72颗蛋,测定其蛋品质.结果显示,BVW0.4及BVD0.4之处理组显着较对照组提升产蛋率及只日产蛋量,添加竹醋之处理组皆比对照组有显着较佳之饲料换蛋率.BVCD0.2处理组显着较对照组提升蛋白高度、豪氏单位、蛋壳强度及蛋壳厚度.因此,竹醋与竹炭可开发作为蛋鸡饲料添加物之用途,提升其经济价值.
  • 摘要:龙马乌骨鸡在泸州有数百年饲养历史,属四川乌骨鸡分支,目前关于其生产性能和肌肉质量的报导尚为零.对150d的龙马乌骨鸡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后显示:公鸡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腿肌重分别为2.23kg、2.05kg、1.85g和186.81g,均高于母鸡(P<0.01).肌内脂肪含量平均为5.33%,公母之间存在不显着相关(P>0.05).在测定的16种AA中,除Lys和Ala外,其余AA都高于大陆广泛饲养的培育品种青脚麻鸡(P<0.01).胸肌a*值与腿肌重存在正相关(P<0.01);腿肌L*值与腹脂重存在负相关(P<0.01).以上数据表明其AA丰富、肌内脂肪适宜,公鸡肉质整体高于母鸡,肌肉色泽与屠宰性能显着性相关,其中a*值与屠宰性能相关性最高,本研究为龙马乌骨鸡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摘要:本试验之目的为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与气管黏膜分泌型抗体蛋白(SIgA)的变化是否可作为鸡呼吸道病的判定及预警指标.通过新城疫(ND)Lasota疫苗毒和低致病性禽流感(H9N2)单独及混合感染SPF雏鸡,造成呼吸道感染,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SPF鸡血清和气管冲洗液中炎症因子及SIgA的含量进行动态检测,分析其数量变化与呼吸道病症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ND Lasota疫苗毒和低致病性禽流感H9N2经呼吸道接种SPF雏鸡后,会迅速发生呼吸道症状及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及黏膜抗体的含量较对照组显着升高;两病毒感染后引起的5种炎症因子含量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血清与气管冲洗液中炎症因子的变化大致相同,但是冲洗液5种炎症因子的含量变化更加敏感.5种炎症因子的变化与鸡呼吸道感染的病程及病情均密切相关,借助炎症因子尤其是IL-8的检测可有助于确定呼吸道炎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对鸡呼吸道病的判定及预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摘要:在高海拔地区,种蛋的孵化性能极大的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其中低氧是影响胚胎发育的主要因素.藏鸡相对于一般低地鸡种而言,对高原低氧环境有明显的适应性,本文旨在研究藏鸡作为父本和母本对杂交种蛋胚胎低氧发育的影响.在模拟常压低氧的条件下对纯种藏鸡(TT)、纯种茶花鸡(CC)藏鸡♂×茶花鸡♀(TC)、茶花鸡♂×藏鸡♀(CT)种蛋进行孵化.结果显示,在13%氧浓度(约海拔3980m)条件下,藏鸡与茶花鸡正反交种蛋孵化率(36.41%、39.57%)显着高于茶花鸡(16.97%),藏鸡作为母本的种蛋失水率显着低于茶花鸡为母本组,且种蛋重较大.本研究说明了种蛋的蛋重、孵化期失水率主要由母本决定;茶花鸡与藏鸡的杂交种蛋低氧孵化率显着提高,表现较强杂种优势,但正反交组间种蛋低氧孵化率差异不显着;藏鸡作为母本的种蛋低氧孵化胚胎发育前期优于藏鸡作为父本组,后期则藏鸡作为父本的种蛋胚胎发育能力较好.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生态制剂BM1259对蛋鸡生产性能及其粪中氨氮的影响.选用576只300日龄健康、产蛋率差异不显着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巨大芽孢杆菌试验1-5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添加BM1259制剂100,150,200,250和300mg/kg.结果表明:在试验期42d内,饲料中添加BM1259可以显着提高平均蛋重(P<0.05),极显着提高产蛋率并降低料蛋比(P<0.01),添加量以100mg/kg的促生产性能表现最佳.极显着降低蛋鸡新鲜粪中尿素氮浓度、脲酶活性(P<0.01),显着降低尿酸浓度(P<0.05),降低氨态氮浓度(P=0.077)、尿酸酶活性,效果以添加200mg/kg、250mg/kg最佳.
  • 摘要:本试验乃先将吡啶甲酸铬进行奈米化,再以γ-聚麸胺酸(γ-polyglutamic acid,γ-PGA)进行包覆处理,添加于肉鸡之日粮中探讨其对生长及血液性状之影响.试验饲粮分为:(1)对照组(无添加铬)(2)吡啶甲酸铬组(3)奈米铬组(奈米化之吡啶甲酸铬)(4)γ-PGA包覆奈米铬组.铬之添加量为1200μg/kg.饲粮及水任饲,饲养至5周龄结束本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各处理组间生长性状及屠体性状无显着差异,仅在血液性状方面,γ-PGA包覆奈米铬组的血糖浓度显着低于奈米铬组(p<0.05).故奈米三价铬以γ-聚麸胺酸包覆对肉鸡并无进一步之改善效果.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苏氨酸(Thr)水平对29-38周龄黄羽肉鸡父母代种鸡繁殖性能、血液、肝脏生化指标和后代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探讨该阶段适宜Thr供给量.试验选用29wk岭南黄羽肉鸡父母代种母鸡720只,根据体重分为6个处理,处理1为玉米-小麦-花生粕型基础日粮(Thr水平为0.38%),处理2、3、4、5和6饲粮Thr水平分别为0.50%、0.62%、0.74%、0.86%和0.98%,其他营养成分各处理组基本一致.结果:随饲粮Thr水平提高,产蛋率呈二次线性增加(R2=0.6838,P=0.0008),0.50%Thr水平组产蛋率较对照组提高了4.67%(P<0.05).饲粮Thr水平显著影响种蛋孵化率(P<0.05),0.50%、0.62%组种蛋出雏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饲粮Thr水平显著影响输卵管子宫段、十二指肠、直肠粘膜中MUC2和十二指肠中ZO-1的mRNA水平(P<0.05).饲粮Thr水平显著影响后代肉鸡1-21日龄阶段平均日增重、存活率和血浆中尿酸含量(P<0.05).综上,29~38wk黄羽肉鸡父母代种母鸡饲粮Thr适宜水平为0.50%~0.62%,根据采食量计算得到每日Thr营养需要量为0.650~0.806g.
  •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筛选纤维分解能力强之菌株,并探讨饲粮中添加纤维分解菌发酵产物对白肉鸡生长性状之影响.收集22种真菌,以刚果红试验筛选出生长迅速且具有分解羧甲基纤维素及木聚醣能力之菌株,将表现最佳之4株菌以麸皮为基质进行固态发酵(接菌量5%、基质水分调整至70%、发酵7天后以45℃烘乾、粉碎即为发酵产物).以240只0日龄雌白肉鸡(Ross308)作为试验动物,逢机分置于高纤维基础饲粮(20%麸皮)中添加0%(对照组)、0.025%商业复合酵素及添加0.1%瑞氏木霉菌、绿色木霉菌、黑麴菌及草菇菌发酵产物之处理组中,每处理4重复,每重复10只,饲养期21天,饲料与饮水采任食.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纤维分解菌发酵产物在0-3周对鸡只体重、体增重及采食量皆无显着影响(P>0.05).但添加0.1%黑麴菌发酵产物对鸡只0-3周之平均体增重可较对照组及商业酵素组分别改善4.39及2.67%.显见,黑麴菌发酵产物具有开发成白肉鸡饲料添加剂之潜力.
  • 摘要:本研究目的旨筛选肉骨粉分解能力强之菌株,并探讨饲粮中添加肉骨粉发酵产物对白肉鸡生长性状之影响.以肉骨粉平盘分解圈及OPA水解率试验,筛选生长迅速且具有水解肉骨粉能力之菌株,将表现最佳之5株菌,分别命名为M1、M2、M3、M4、M5,以肉骨粉基质进行大型固态发酵(接菌量5%、基质水分调整至40%、发酵2天后以55℃烘乾、粉碎即为发酵产物).以280只公母各半1日龄白肉鸡,逢机分置于饲粮中添加5%鱼粉组、5%未发酵肉骨粉组及5%M1、M2、M3、M4、M5菌株之发酵肉骨粉组,每处理4重复,每重复10只,饲养期35天,饲料与饮水采任食.结果显示,于0-21天时,M4组显着较未发组改善体增重8.4%(P<0.05),而于0-35天时M1组可较未发酵组及鱼粉组改善体増重5%之趋势(P<0.4).综上所述,M1及M4菌株之发酵产物组具有促进白肉鸡生长之功用,具有取代鱼粉之潜力.
  • 摘要:本试验旨在运用RNA-seq转录组学技术检测发现肉鸡腹水综合征抗性基因及其作用通路.选择初生罗斯-308雏公鸡108只,分成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第21和35日龄时分别选取3只腹水鸡(易感组)和3只腹水综合征抗性鸡(抗性组)的肝脏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与易感组相比,抗性组在21日龄有4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44个、下调基因169个,参与下调了氧气运输、防御反应和蛋白修饰三大功能,上调了细胞形态形成、神经发育和细胞粘附功能,以及TGF-beta信号通路.35日龄有21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99个、下调基因115个,参与极显着下调了氧气运输过程.以上结果表明:早期和高峰期抗性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下调了氧气运输过程,表现为血红蛋白(HBZ)、血红蛋白α1(HBAA)、血红蛋白α2(HBAD)、Rh相关糖蛋白(RHAG)表达下调.
  • 摘要:试验选用6周龄之畜试土鸡台畜肉十三号公鸡300只,逢机分为6、8、10、12、14周龄去势处理组及假阉(8周龄)处理组,比较其对生长、血液、屠体及骨骼性状之影响.结果显示,体增重以12周龄去势处理组显着(P<0.05)较其他去势周龄处理组为快;饲料转换率以10周龄去势处理组显着(P<0.05)较12周龄去势处理组为差;去势24小时内死亡率随去势周龄增加而显着(P<0.05)增加,但去势24小时后死亡率则随去势周龄增加而显着(P<0.05)降低,总死亡率以14周龄去势处理组显着(P<0.05)较8、10及12周龄去势处理组高;10、12及14周龄去势处理组之复阳鸡比例显着(P<0.05)较6与8周龄去势处理组高;延迟至12或14周龄去势并无改善屠体及骨骼性状之效果.由鸡只生长、死亡率、复阳鸡比例、屠体及骨骼性状之表现观之,畜试土鸡台畜肉十三号之去势周龄以6或8周龄进行较适当.
  • 摘要:背景:目前,利用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为雄性生殖细胞已成为解决不孕不育的方法之一,然而,雄性生殖细胞具体分化机制尚不清晰.家鸡作为发育生物学经典模式动物之一,胚胎获得简单且数量较多,本研究以家鸡为模式动物探讨了鸡胚胎干细胞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关键信号通路的表达规律及调控机制.结果:本研究中,对鸡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原始生殖干细胞(Primitivegerm cells,PGCs)以及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进行表达谱芯片测序.RNA-seq结果表明TGF-β信号及Notch信号均参与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鸡胚注射TGF-β信号通路抑制剂后,Smad2,Smad5较对照组表达明显降低,生殖细胞产生比例明显减少,生殖标记基因C-kit、Cvh、Dazl、Stra8、integrinα6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下调,而体外BMP4诱导ESC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BMP4诱导组Smad2,Smad5表达较抑制组和对照组显著上调,且生殖细胞的产生比例也显著上调;鸡胚注射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后,Notch1表达明显降低,但是生殖细胞的产生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生殖标记基因Cvh、Dazl、Stra8、integrinα6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而体外BMP4诱导ESC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BMP4诱导组Notch1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调,生殖细胞的产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低于抑制组.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TGF-β和Notch信号通路在鸡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其中TGFβ信号通路为正向调控,Notch信号为负向调控,两者作用机制相反.结果为构建鸡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调控网络,揭示生殖细胞形成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 摘要:性成熟的公母鸡不同的脂质代谢需要可能影响相关脂质代谢基因的调控,进而影响脂肪的沉积.本研究测定了隐性白羽鸡产蛋高峰期(217天)时的公母鸡的体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公母鸡(各5只)脂质代谢相关的8个基因(FASN,AGPAT9,PPARγ,LPL,ACADL,MGL,CPT1A,CPT1B)在8种组织(下丘脑,肝脏,心脏,胸肌,腿肌,皮下脂肪,腹部脂肪,锁骨下脂肪)中的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公鸡的体重(3009±150g)显著高于母鸡体重(2257±180g).CPT1A和MGL基因表达量无性别差异,也无性别和组织互作的影响,但这两个基因在肝脏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其他6个基因的表达量有性别差异,且受性别和组织互作的影响,这些内容将在文章主体中详述.本研究结果表明脂质代谢相关的基因在性成熟的公母鸡中的表达量是否有差异可能取决于不同的基因和组织.
  • 摘要:2015年初台湾出现以鹅只异常急速死亡及蛋鸭产蛋急剧下降为主之疫情,并于1月11日与15日分别确诊为新型H5N8、H5N2与H5N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此三株新型病毒之H5基因序列皆与2014年韩国鸭H5N8亚型病毒最相近,HA0切割位序列具有六个硷基性胺基酸,与台湾以往发生之禽流感病毒明显不同.为因应疫情,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于1月9日成立动物疫灾灾害紧急应变小组,针对本次疫情决定采取清除策略、100%补偿鼓励通报、快速检诊即时扑杀、确诊为高病原性禽流感案例场后以24小时内完成扑杀原则执行清场消毒、该场区需净空至少21日,半径1公里禽场完成防疫处置,饲主加强生物安全教育,于通过哨兵鸡试验后始可进行复养、同时对周围禽场加强监测等防治策略.为阻止疫情之迅速传播,并于1月12日中午至1月14日中午禁止所有水禽移动及屠宰,1月24日中午至1月28日中午禁止所有家禽移动及屠宰.其它防疫措施包括送至屠宰场之禽只需检附兽医师签发之健康证明书;家禽批发市场与理货场内活禽系留不得超过24小时;蛋鸡场进场空蛋箱及出场鸡蛋,须于特约兽医师监督指导下完成二氧化氯熏蒸消毒并开立熏蒸证明.1月28日中午起于5县市疫情热区设置10处检疫站,对运禽车、运蛋车、饲料车及化制车等进行消毒,并查核有无家禽健康证明书及熏蒸证明书.检疫站在疫情趋缓后于4月25日撤除,检疫站撤除后续之防疫配套措施包括:家禽健康证明书与禽蛋熏蒸证明书查核、运输车辆消毒查核(运禽车及装载箱笼、运蛋车、饲料车、化制车)、运禽车覆盖布、网查核及教育训练及宣导等.目前疫情虽已控制,但是仍有零星案例发生,显示环境中仍有病毒存在,因此除继续所有的防疫监控措施外,辅导提升畜舍硬体措施强化生物安全等级以进行复养重建,协助业者落实自主防疫及生物安全概念,亦为目前的重点工作.
  •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食盐及酒精等主要调味成分对鸡蛋壳蛋(生蛋、熟蛋)之浸渍效率,并进一步了解不同香辛料对壳蛋的浸渍入味效果,以供作壳蛋调味产品制作之参考.新鲜壳蛋及其水煮熟壳蛋,分别以食盐(15%)及酒精(5%、20%)于室温(25-30℃)及4℃中浸渍.结果显示,熟壳蛋室温浸渍6天之蛋白盐含量达2.11%,生壳蛋约1.17%,熟壳蛋食盐渗透性明显优于生壳蛋,而在4℃进行浸渍亦有同样结果,惟食盐含量低于室温浸渍者.在酒精浸渍试验方面,5%酒精于室温浸渍6天之生壳蛋及熟壳蛋,其蛋白之酒精含量均在0.15%以下,无显着差异,而以20%酒精浸渍者,可明显提高其渗透效率,且酒精对生蛋的渗透效果优于熟蛋;若以食盐与酒精之混合液进行浸渍(4℃),可明显提升酒精之渗透效果,且以生蛋为尤.在调味香辛料之壳蛋浸渍试验,以风味浓郁之香料(肉桂、八角、五香、咖哩、姜母等)的浸渍入味效果较佳,而属香草类香料(孜然、香茅、百里香等)则几乎无浸渍入味效果.
  •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辣椒品种对蛋鸡生产性状、蛋品质及蛋黄色泽之影响.以48只72周龄产蛋率、体重相近并健康良好之褐色龙门产蛋鸡(Lohmann Brown),逢机分置于:基础饲粮(玉米-大豆粕)中添加0%(对照组)及各0.3%之台湾朝天辣椒粉、国外进口鬼椒、鸡心椒、朝天椒及一般辣椒处理组中,每处理4重复,每重复2只,试验期间3周,添加两周后回复成对照组饲粮.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0.3%辣椒粉并不会对鸡只之生产性状及蛋品质造成不良影响(P>0.05).蛋黄色泽方面,添加台湾朝天辣椒粉组之蛋黄于第一及二周后Lab值测定中之红色度(a值)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它各组则介于两者之间(P>0.05).黄色度方面(b值)则是以国外一般辣椒组显着优于对照组.比色扇方面,国外朝天椒及一般辣椒组于添加第三天,而台湾朝天椒组则到第四天才显着较对照组提高(P<0.05),但在蛋黄色泽稳定及表现上仍以台湾朝天椒表现最佳(P<0.05).国外朝天椒及一般辣椒组之蛋黄在换回对照组饲粮后约二至三天,而台湾朝天辣椒组则在第五天才回复至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所述,添加0.3%台湾朝天辣椒、国外朝天椒或一般辣椒均可提高蛋黄色泽,且并不会对鸡只生产及鸡蛋品质造成负面影响,其中以台湾朝天辣椒色泽稳定度表现最佳.
  • 摘要:本研究在探讨以不同比例饲料米取代玉米对红羽土鸡皮肤与肌肉色泽、肌肉组成与物理性状及感官品评之影响.选用360只雏鸡,逢机分至5处理组,即饲料米取代0%(对照组)、50%、75%、100%之玉米及饲料米取代100%再添加30ppm叶黄素组.每处理4重复,每重复18只,试验为期13周,饲粮与水供鸡只自由采食.试验结果显示,以饲料米取代75%及100%玊米组之胸部皮肤b*值与胸肉a*值显着较对照组为低(P<0.05),且饲料米取代100%玊米组之胸肉b*值显着较对照组为低(P<0.05).对照组之胸肉脂肪含量、滴水失重及蒸煮失重显着较饲料米取代100%玊米组为低(P<0.05),但胸肉之韧度、紧实度与芳香味及风味之感官品评评分显着较饲料米取代100%玊米组为高(P<0.05).饲料米取代100%玉米再添加30ppm叶黄素组之胸肉a*值及蒸煮失重显着(P<0.05)较饲料米取代100%玉米未再添加叶黄素者小,胸部皮肤与胸肉b*值及胸肉紧实度则显着(P<0.05)较饲料米取代100%玉米未再叶黄素者大.
  • 摘要:本试验目的在于研究不同梯度枯草芽孢杆菌对AA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200只1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AA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为21d.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Ⅴ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mg/kg、150mg/kg、200mg/kg和250mg/kg的芽孢杆菌制剂.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生长性能,降低料重比,提高血液中葡萄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p<0.05);降低血液丙二醛及谷丙转氨酶的含量(p<0.05);对谷草转氨酶的作用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能显著增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长度、并降低其隐窝深度(p<0.05).枯草芽孢杆菌在1~21日龄AA鸡日粮中适宜添加量为200mg/kg.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黄羽肉鸡小麦完全替代玉米饲粮中添加木聚糖复合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试验饲粮分为(1)玉米-豆粕对照组、(2)小麦-豆粕等营养水准组、(3)小麦-豆粕低能组及(4)小麦-豆粕低能添加木聚糖复合酶(6000U/kg)组共四个组.试验期为1-63日龄.研究结果发现:1-63日龄小麦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着高于玉米组(P<0.05).添加木聚糖酶组的平均日增重最高,比第(3)组提高了2.83%.添加木聚糖酶能显着提高饲料效率(P<0.05),料重比比第(3)组降低了5.12%,比第(2)组降低了2.43%.添加木聚糖酶组胸肌率比第(2)组提高了12.5%(P<0.05).各组间腿肌率、腹脂率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小麦替代玉米饲粮能显着降低肉鸡肌肉的黄度值(b*)(P<0.05),当小麦价格低于玉米时,用小麦替代玉米并添加木聚糖复合酶能显着降低肉鸡的增重成本.
  • 摘要:本研究之目的乃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湿高粱酒糟含量对黑羽土鸡生长、血液及肠道性状之影响.将7周龄240只雄黑羽土鸡分成4组,分别喂商业饲料额外添加0%、15%、30%与45%之湿高粱酒糟,试验期为8周,每日采食量之测量与每周进行秤量体重,并于鸡只9与15周龄时采血与牺牲采样.结果显示添加15%湿高粱酒糟处理组活体重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但0%、15%组之平均只采食量显着较30%、45%组为佳(p<0.05).于15周龄屠宰率在各处理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各处理组鸡只于15周龄采样之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等长度并无显着差异(p<0.05).各处理组鸡只之肝、砂囊、十二指肠与腹脂肪等重量并无显差异(p<0.05).各处理组之血清GOT并无显着差异.综合上述,在商业饲料中适当添加湿高粱酒糟不影响黑羽土鸡健康,因此其具有开发鸡饲料之潜力.
  • 摘要:本试验以43周龄修水黄羽乌鸡为研究物件,进行蛋品质及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修水黄羽乌鸡种鸡蛋哈氏单位62.13±8.18,哈氏单位偏低,蛋黄重15.03±1.27,与其他地方品种相比较,无差异.43周龄屠宰率和全净膛率分别为85.27%和61.02%,表明修水黄羽乌鸡种鸡有良好的生产性能.修水黄羽乌鸡体斜长与全净膛重、翅膀重和腿肌重相关(p<0.05),与半净膛重显着相关(p<0.01),与屠体重、腿重没有相关性;龙骨长只与屠体重相关(p<0.05);胸宽与屠体重、全净膛重、腿重、腿肌重显着相关(p<0.01).
  • 摘要:试验比较肉鸡饲粮中1α-羟基维生素D3(1α-OH-D3)与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生物学效价.将300只1日龄罗斯308肉鸡公雏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10只.设计6种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钙Ca0.50%,非植酸磷NPP0.25%,无维生素D3)中分别添加3个水准25-OH-D3(2.5、5.0和10.0μg/kg)和3个水准1α-OH-D3(1.25、2.5和5.0μg/kg).斜率比法测定1α-OH-D3与25-OH-D3相对生物学效价.结果显示:(1)以1~42日龄肉鸡体增重和血浆无机磷浓度评价,1α-OH-D3效价是25-OH-D3的2.16和2.77倍;(2)以42日龄肉鸡胫骨重量、长度、宽度和灰分重量评价,1α-OH-D3效价是25-OH-D3的1.80、1.88、2.42、2.04倍;(3)以42日龄肉鸡股骨重量、长度和灰分重量评价,1α-OH-D3效价是25-OH-D3的1.89、1.98和2.18倍.试验表明:以1~42日龄肉鸡生长性能、血浆无机磷浓度及骨骼矿化指标综合评价,1α-OH-D3生物学效价约为25-OH-D3的2.12倍.
  • 摘要:对6个杂交组合:粤黄麻♂×纯江♀、伊莎♂×纯江♀、纯江♂×伊莎♀、矮小♂×伊莎♀、矮小♂×粤黄麻♀、矮小♂×矮小♀,进行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粤黄麻♂×纯江♀、伊莎♂×纯江♀、纯江♂×伊莎♀的屠宰性能比较好,其中伊莎♂×纯江♀的屠宰性能最好,但是肉质性状稍逊于其它组,而纯江×伊莎的肉质比其它试验组的好,更适于推向市场.
  • 摘要:本试验目的系探讨产蛋期畜试土鸡台畜母12号种母土鸡在传统鸡舍使用正白光LED灯源下不同光照条件,对其产蛋性能之影响.本试验采完全逢机设计,将产蛋期2种光照时间(16、17H)×2种光照强度(10-30、60-100Lux)之复因子处理,将360只母鸡逢机分为(A)60-100Lux、17H正白光LED组、(B)10-30Lux、17H正白光LED组、(C)60-100Lux、16H正白光LED组、(D)10-30Lux、16H正白光LED组,共4种光照处理组;收集生第一枚蛋至60周龄产蛋性能之资料.试验结果显示,种母土鸡生第一枚蛋至40周龄方面,产蛋期16H光照时间长度之平均只产蛋数91.5枚极显着比17H组86.4枚蛋多(P<0.01).接着40至60周龄之平均只产蛋数则16H与17H两光照时间组并无显着差异.但整体种母土鸡生第一枚蛋至60周龄方面,产蛋期16H光照时间长度之平均只产蛋数169.5枚显着比17H组162.2枚蛋多(P<0.05).产蛋期夜间补充正白光LED灯源,均以每周增加30分钟至16小时后维持16小时正白光LED灯源之条件下,种母土鸡生第一枚蛋至60周龄平均只产蛋数为最佳.
  • 摘要:本试验之目的旨在探讨以蚯蚓粉取代鸡只日粮中鱼粉之可行性.使用一日龄爱拔益加白肉雏鸡120只,公母各半,逢机分为3组4重复,包括鱼粉组、50%蚯蚓粉取代鱼粉组、100%蚯蚓粉取代鱼粉组,试验为期5周.结果显示,100%蚯蚓粉取代鱼粉之处理组显着增加3至5周龄之采食量(P<0.05),在体增重和饲料效率各组间则无显着差异(P>0.05).在血液性状方面,胆固醇、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hol)、血清蛋白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50%及100%及蚯蚓粉取代鱼粉组可显着提升血中之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rolox当量)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P<0.05).在肠道生理上50%及100%蚯蚓粉组取代鱼粉组可显着降低氨含量(P<0.05).而在肠道菌相上各组间则无显着差异(P>0.05).综合上述结果,在日粮中以蚯蚓粉取代鱼粉对白肉鸡具正面之效益,故具有取代鱼粉之可行性.
  • 摘要:为了研究吉林地方黑鸡的选育进展,探讨吉林黑鸡的屠宰性能及其相关性,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480只1日龄的吉林黑鸡分成公母两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鸡.饲养期150d.饲养结束后,进行屠宰试验,并对各屠宰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屠宰性能:吉林黑鸡公鸡的宰前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均高于母鸡,吉林黑鸡公鸡的腹脂重明显低于母鸡,且差异均显著.相关性:吉林黑鸡公鸡的宰前体重与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腿肌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腹脂重与宰前体重、半净膛重和腿肌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吉林黑鸡母鸡的宰前体重与半净膛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净膛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腹脂重与胸肌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试验对进一步选育和开发利用吉林地方黑鸡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在肉鸡生产上,高温、高密集饲养、饲料霉变、氧化变质、重金属超标和抗生素等药物过量、频繁应用、疾病等因素均可导致机体发生氧化应激反应.研究显示,饲粮氧化导致黄羽肉鸡肠粘膜损伤,降低免疫机能,阻碍健康生长发育.饲粮添加维生素A、E可显着提高肉鸡机体维生素A、E贮存,饲粮添加锌、铜、锰、硒等微量元素可提高肉鸡机体SOD、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改善肉鸡机体抗氧化机能.大豆异黄酮SI能缓解法氏囊病毒感染肉鸡发病早期空肠黏膜抗氧化功能的降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显着降低空肠黏膜脂质过氧化.在氧化饲粮中添加SI提高了肉鸡肌肉系水力,降低了乳酸和MDA含量,调控了肌肉中的抗氧化酶CAT、SOD和GSH-Px活性,并从分子水平促进胸肌中GSH-Px mRNA的表达.在应用高水平菜粕饲粮中添加SI也降低了血清MDA的含量,有利于非常规饲料的安全高效利用.总之,抗氧化应激营养技术研究将有助于改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产品品质.
  • 摘要:出血性脂肪肝(fatty liver hemorrhagic syndrome,FLHS)为产蛋禽常见之代谢疾病.由于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时,肝脏常因进行大量的脂质合成而产生脂肪肝之症状,而随着脂肪堆积的增加,造成肝脏发炎及破损而出现肝脏出血的现象,严重者会造成产蛋骤降与鸡只死亡,造成农民之经济损失.本试验之目的乃希望利用饲粮中添加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与枸杞,改善产蛋鸡出血性脂肪肝,并生产机能蛋,增加鸡蛋附加价值.试验饲粮分为DHA藻油0%和枸杞0%(对照组)、DHA藻油0%和枸杞2%、DHA藻油1%和枸杞0%以及DHA藻油1%和枸杞2%之四个处理组.以84只海兰品系W-36来航蛋鸡(36周龄),进行24周试验(36-60周龄),试验期间饮水、饲料任饲.结果显示,添加DHA藻油之饲粮可改善60周龄蛋鸡肝脏出血评分、降低肝脏中总胆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浓度及脂肪的堆积;添加枸杞之饲粮可降低60周龄蛋鸡肝脏总胆固醇含量.基因表现分析结果显示,DHA藻油可降低48-60周龄蛋鸡acyl-CoAcarboxylase(ACC)及fatty acid synthase(FAS)mRNA表现量.在蛋品分析上,枸杞可增加蛋黄深度;DHA可增加蛋中DHA含量.因此,饲料中添加1%DHA藻油及2%枸杞可以改善产蛋鸡肝脏脂肪堆积,并可提升蛋之营养及经济价值.
  • 摘要:目的: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发酵菜籽粕等营养替代豆粕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23日龄黄羽肉公鸡40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每组为100只(设4个重复),试验期43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日粮分别添加3%、6%、9%发酵菜籽粕,等营养替代豆粕.结果:(1)试验Ⅰ、Ⅱ、Ⅲ组肉鸡的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增重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着(P>0.05),试验Ⅲ组肉鸡的日增重比对照组、试验Ⅰ、试验Ⅱ分别提高了8.81%(P>0.05)、16.47%(P<0.05)、15.03%(P<0.05);试验Ⅲ组肉鸡的料增重比比对照组、试验Ⅰ、试验Ⅱ分别低3.75%(P>0.05)、7.71%(P<0.05)、4.27%(P>0.05).(2)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和对照组鸡胸肌的pH1、pH24、肉色(L*、a*、b*)、蒸煮损失和嫩度差异均不显着(P>0.05);失水率试验Ⅰ组、Ⅱ组、Ⅲ组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8.63%(P<0.05)、15.03%(P<0.05)、21.92%(P<0.01).(3)试验Ⅰ、Ⅱ、Ⅲ组肉鸡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比对照组分别低13.06%(P<0.05)、8.12%(P>0.05)、9.57%(P>0.05);试验Ⅰ、Ⅱ、Ⅲ组肉鸡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2.50%(P>0.05)、20.86%(P<0.05)、33.92%(P<0.01);试验Ⅰ、Ⅱ、Ⅲ组肉鸡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含量比对照组分别低7.99%(P>0.05)、18.85%(P>0.05)、26.98%(P<0.05);试验Ⅰ、Ⅱ、Ⅲ组肉鸡血清中尿素氮和谷草转氨酶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综上所述,肉鸡日粮中添加3-9%发酵菜籽粕等营养替代豆粕是可行的,其中添加9%发酵菜籽粕组效果最好.
  • 摘要:探讨分期喂饲灵芝固态发酵物(lingzhi culture,LZC)之饲粮组合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反应之影响,采用640只白肉鸡逢机分配至2种饲粮于2饲养期所组合而成之4个处理组,包括(A)全期不添加LZC组(对照组);(B)育成期添加LZC组;(C)生长期添加LZC组;及(D)全期添加LZC组.饲粮区分成基础饲粮组和于基础饲粮添加1g/kg LZC组.鸡只平饲饲养,每栏20只.结果发现,育成期添加LZC不影响肉鸡当期之生长性能,但可较对照组提高生长期之体增重和饲料效率以及改善全期之饲料效率(P<0.05).育成期添加LZC降低第21天脾脏细胞增生反应,但提高脾脏CD1+以及盲肠扁桃腺CD3+与CD8+之T淋巴细胞比率,却使脾脏之CD4+下降,而生长期添加LZC可以提高第35天脾脏细胞分泌IFN-γ浓度.综合上述结果,肉鸡饲粮添加LZC处理组合不仅会影响育成期与生长期之免疫反应,且于生长期停止添加后仍然可以改善生长期之体增重和饲料效率,但免疫反应之影响未能延续对免疫反应之影响至生长期结束.
  • 摘要:本试验之目的以杆状病毒表现一株台湾一型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之纤突蛋白(S),并评价其对于台湾一型毒株的免疫保护力.本试验采用之IBV-3575毒株来源于免疫台湾一型毒株IBV-2575疫苗之禽场,该毒株表现强致病性,在病毒中和试验中表现与台湾一型毒株2575、台湾二型毒株2296及麻州疫苗株H120具有交叉保护力.以IBV-3575之纤突蛋白序列为模板,建构带有纤突蛋白基因之Baculovirus-S重组杆状病毒并感染Sf9昆虫细胞,收取昆虫细胞,并进行纯化,通过西方墨点法检测重组蛋白.将重组纤突蛋白作为抗原免疫7日龄SPF鸡,在免疫后4、8、12、16日检测其抗体水平,并在免疫后16日进行攻毒试验,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分布等指标评估其免疫保护性.
  • 摘要:本实验目的是以杏花鸡宰后,屠体经过预冷和不预冷的冰水降温方法,冰鲜储藏对胸肌、腿肌保鲜期肉质量的影响.杏花鸡宰后用62~65℃浸烫去羽毛,开膛除去内脏后,实验一组将屠体放入冰水(2~4℃)预冷、预冷10分钟迅速降温;实验二组屠体不预冷.两实验组冰鲜储藏(0~4℃)30min、24h、48h分别取胸肌、腿肌测定其pH值、蒸煮损失率、剪切力、滴水损失率、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等指标.实验结果表明:(1)冰水预冷和不预冷的胸肌、腿肌48h内pH值均低于6.2,差异不显着.(2)冰水预冷和不预冷的胸肌、腿肌的蒸煮损失率差异不显着,腿肌蒸煮损失率略高于胸肌蒸煮损失率.(3)冰水预冷组和不预冷组胸肌的剪切力差异显着;腿肌剪切力差异不显着.(4)冰水预冷组和不预冷组24h、48h的胸肌、腿肌滴水损失差异不显着,但胸肌滴水损失普遍高于腿肌的滴水损失率;腿肌滴水损失随贮藏期呈现减少的趋势.(5)冰水预冷组和不预冷组冷藏0min、48h胸肌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差异显着.冰水预冷和不预冷冷藏48h腿肌的挥发性盐基氮差异极显着.胸肌的挥发性盐基氮大于腿肌的挥发性盐基氮.(6)冰水预冷和不预冷的胸肌、腿肌冷藏48h内菌落总数差异不显着.
  • 摘要:为探明鸭黄病毒对产蛋鸡的致病性和不同感染途径对其产蛋性能的影响,分别选用罗曼、海兰和淮南麻黄鸡3个品种高产蛋鸡进行人工接毒试验.结果表明:鸭黄病毒对不同品种产蛋鸡均具有致病性,主要引发产蛋下降,病毒在鸡群中的传播可能不仅限于吸血昆虫,空气传播感染也是其重要的传播途径;感染康复鸡只对再次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本研究为产蛋鸡不明原因产蛋下降提供了新的诊断方向,为该病的有效防控发出了预警信号.
  • 摘要: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芦花鸡H系CRBP4基因外显子2和3单核苷酸突变位点,并分析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产蛋性状和蛋品质的关联.结果在CRBP4基因外显子2和3分别检测到一处突变,突变均产生3种基因型,各等位基因频率均处于H-W平衡状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外显子2的C826T多态位点与开产蛋重显着相关(P<0.05),CC基因型有利于提高开产蛋重;外显子3的C1336T位点为新发现的突变,CC基因型与开产日龄和蛋壳强度显着相关(P<0.05).基因型效应分析表明两个位点都表现为正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
  •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云芝菌固态发酵之高粱酒糟(solid fermentation of sorghum distillery residue with Coriolus versicolor,FSDR)对白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及营养分消化率之影响.选取200只14日龄且体重相近之白肉鸡,逢机分成5组,喂饲含0%、3%、6%、9%及12%FSDR之饲粮,每组4重复,每重复10只,公母各半,以平地饲养,饲料与水任食,试验为期23天.另选取90只体重相近之白肉鸡,进行消化试验.结果显示,添加FSDR各处理组有显着地较对照组为高之采食量、体增重及试验结束之活体重,饲料转换率则随着FSDR添加量之提高有明显地变差;整段小肠相对重量以添加3%及6%FSDR处理组显着地较对照组为轻;各部位肠道相对长度各组间均差异不显着;十二指肠绒毛发育以添加9%FSDR组较佳;添加12%FSDR组之回肠腺窝深度最深;盲肠绒毛宽度及腺窝深度以对照组最宽及深,绒毛高度/腺窝深度之比,以9%FSDR组最大;添加6至9%FSDR有提高鸡只蛋白质之消化率,其他营养成分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添加FSDR有改善肉鸡饲料采食量及体增重,较佳之蛋白质利用率,对肠道发育无不良之影响.
  • 摘要: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由于演化速度快、散布容易,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株,台湾已发展出本土型疫苗,是否有效控制本病与现场流行基因型有关,因此,探求近年台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流行情形以及相关的基因型为本报告的目的.定期至屠宰场采样白肉鸡之气管检体,每场随机取样20只肉鸡之气管进行调查,以反转录聚合酶链锁反应检测是否有病毒感染,再以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S1基因上N端HVR1的引子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锁反应,并进行核酸定序及序列分析.结果在台湾屠宰场随机采样场阳性率为39.4%,以台湾一型(TW-I)、台湾二型(TW-II)为主要流行毒株,同时存在其他少数变异株,然近年许多国家报告的QX病毒株尚未在台湾出现,本土型疫苗应可以有效控制本病.
  •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蛋鸡饲粮中添加发酵绿豆壳(fermented mung bean hull,FMBH),对产蛋性能及蛋品质之影响.试验选用73周龄之龙门褐色蛋鸡120只.试验设计采4处理×3重复,每重复组为10只蛋鸡,皆为单独笼饲.试验处理分别为:Con(基础饲粮)、FMBH0.1(基础饲粮+发酵绿豆壳0.1%)、FMBH0.2(基础饲粮+发酵绿豆壳0.2%)及FMBH0.3(基础饲粮+发酵绿豆壳0.3%).试验进行112天,每28天为1周期,共进行4个周期.每日每只蛋鸡供给饲粮120g.于隔日收集剩料并记录产蛋,计算其采食量及产蛋率.每周期之第5、12、19、26天,采集蛋样品,每处理6颗,每次共计24颗,以色差计测定蛋黄之色泽.每周期之第14及28天于每处理组收集12颗蛋,共计48颗,测定其蛋品质.试验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0.1、0.2及0.3%之发酵绿豆壳处理组,皆比对照组有提升只日产蛋率、采食量及产蛋量;饲料换蛋率则以FMBH0.2处理组较佳.因此,发酵绿豆壳可以适当的应用在蛋鸡饲粮中,用以提升蛋鸡之产蛋性能,延长产蛋期,提高其经济效益.
  • 摘要: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畜产试验所为开发黑色丝羽乌骨鸡多样性之利用,共调查收集累积8世代黑色丝羽乌骨鸡6项产蛋性能,依系谱相关数据采多性状动物模式进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显示黑色丝羽乌骨鸡品系达40周龄产蛋数、40周龄体重、40周龄蛋重、初产蛋重、初产体重及初产蛋日龄之遗传率分别为0.27、0.73、0.61、0.20、0.75及0.46.另由遗传相关分析结果,40周龄产蛋数与40周龄体重为极低度遗传正相关(rg=0.04),与40周龄蛋重、初产蛋重为中度遗传负相关(rg=-0.43;rg=-0.32),与初产体重则为低度遗传负相关(rg=-0.11),与初产蛋日龄则为中高度遗传负相关(rg=-0.60).以上分析之遗传参数将可进一步供遗传反应评估之用.
  • 摘要:本研究目的为探讨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对鸡只发炎反应之影响.72只一日龄Ross308白肉鸡,平均分为四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DON攻毒组(5ppm)、DON攻毒与低剂量毒素降解剂组(1.5g/kg)、DON攻毒与高剂量毒素降解剂组(3g/kg),饲养三周后牺牲鸡只并采集脾脏与华氏囊以Real-time PCR侦测COX-2,iNOS,IL-1β,TNF-α基因表现量.结果显示,脾脏中的COX-2基因表现量在DON攻毒组有显着上升,COX-2,IL-1β,TNF-α基因表现量在低剂量毒素降解剂组显着低于DON攻毒组,而COX-2,IL-1β基因在高剂量毒素降解剂组亦显着下降,显示毒素降解剂具有抗发炎作用;在华氏囊采样中,COX-2基因表现量在DON攻毒组显着上升并在给予低剂量毒素降解剂处理后促发炎细胞激素之基因表现相较于DON攻毒组显着下降,而高剂量毒素降解剂组之基因表现亦显着低于DON攻毒组.
  • 摘要:硒(selenium,Se)为动物所必需矿物质营养分,但其来源会影响利用率.试验目的为探讨饲料添加富硒之裂褶菌固态发酵物(Se-enriched Schizophyllum communeculture,Se-SCC)对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反应及抗氧化能力之影响.选用320只一日龄公雏鸡,逢机分配至对照组和Se-SCC组.对照组以玉米粉和大豆粕为主之基础饲粮,其内含硒量0.18mg/kg,Se-SCC为利用裂褶菌添加亚硒酸钠0.135mg/kg之硒发酵制成.分析试验期间生长性能和试验结束后之血清抗氧化能力、抗体力价、免疫反应以及组织硒含量.结果显示,添加Se-SCC不影响鸡只生长性能或存活率,但具有降低饲料效率之趋势(P=0.06),添加Se-SCC不影响血液嗜中性球吞噬能力,但具有提高血清IB抗体力价之趋势(P=0.08).Se-SCC组分别较对照组显着提高肌肉硒含量(P<0.05)和肝脏硒含量(P=0.08),且显着增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rolox equivalent antioxidant capacity,TEAC)(P<0.01),但不影响血清丙二醛浓度(malondialdehyde,MDA)或麸胱苷肽过氧化酶活性(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综合以上结果显示,在符合NRC(1994)推荐量下,额外添加富硒裂褶菌发酵物可以提高肉鸡抗氧化力和组织硒含量,但对生长性能和免疫反应之影响仍待进一步验证.
  • 摘要:本研究在探讨纳豆酵母粉(Natto yeast meal,NYM)对蛋鸡生产性能、鸡蛋品质及免疫能力之影响.以96只20周龄褐壳蛋鸡,逢机分置于饲粮中分别添加0、0.25、0.5及1%NYM处理组,每处理4重复,每重复6只,饲料每日给予2次及饮水任食,试验期为44周.结果显示,在生产性状的部份,在试验第1-22周时,以0.5%组产蛋率显着较对照组高(P<0.05),添加0.5%及1%之NYM处理组均可显着提升其蛋重(P<0.05),所有添加NYM之处理组均可改善其饲料换蛋率(P<0.05).在23-44周时添加0.25-1%NYM均可显着较对照组改善蛋重(P<0.05).试验1-44周时添加NYM处理组之蛋重、蛋产量及饲料效率表现均显着较对照组佳(P<0.05).蛋品质方面,试验第22-44周时发现,饲粮中添加1.0%NYM处理组之蛋重及蛋内容物重显着较对照组高(P<0.05),所有NYM处理组之蛋壳重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免疫能力方面,饲粮中添加1.0%NYM处理组能提升传染性支气管炎之抗体力价(P<0.05),而0.25%NYM组则能提升周边淋巴细胞之CD3+及CD3+5high之浓度(P<0.05),0.5%NYM能显着提升CD5及CD5low之浓度.饲粮中添加0.25-1%NYM即能提升蛋鸡之生产性状及蛋壳品质,并能改善蛋鸡之免疫能力.
  •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寻参与调控鸡雄性性原细胞分化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法获得纯化的鸡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和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利用Microarray、RNA-seq对三种细胞中各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运用DAVID、WEGO等数据库深入发掘三种细胞间的转录组差异,筛选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采用qRT-PCR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根据筛选获得关键基因在体外验证各类化学诱导剂的作用.结果表明:①共筛选出GAL9、AMH、PLK1、PSMD7等173个与发育分化及代谢相关的关键基因,筛选出TGF-beta、Notch、Jak-STAT等18条参与细胞增殖、分化、信号传导的信号通路;②qRT-PCR分析验证了Microarray和RNA-Seq表达分析的可靠性和精确性;③通过检测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确认了RA与支持细胞、BMP4、性激素在体外能诱导ESCs向着雄性生殖细胞分化.通过对鸡ESCs、PGCs以及SSCs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共筛选获得173个候选关键基因,11条候选关键信号通路,并通过体外诱导实验中关键基因表达变化验证了多种化学物质对ESCs向着雄性生殖细胞方向分化起着促进作用.
  • 摘要:本文就近几年对产于粤西一带的特色品种卷羽鸡(麒麟鸡)种质特性研究的主要进展作一简介,旨在对其外貌特征、生长发育、肉用性能、生化指标等重要经济特性有所认识,对其抗热性能、毛囊发育、卷羽性状及其分子机理有所了解,从而为开展卷羽鸡的深入而系统地研究和培育抗高温特色肉用新鸡种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本试验之目的为探讨以Aureobasidium pullulans SH-218类酵母菌固态发酵大豆壳对白肉鸡消化道性状之影响.试验以400只白肉鸡随机分成四个处理组,分别为空白组、添加商业化甘露聚醣酶之正对照组、与添加0.5及1.0%发酵大豆壳之处理组,于鸡只35日龄时测定其排泄物与肠道内容物之pH、总挥发性脂肪酸、乳酸含量及肠道组织型态.结果显示,pH值结果各部位各处理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排泄物中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则以添加商业酵素及0.5%发酵大豆壳有显着较高之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P<0.05).乳酸含量部分,添加发酵大豆壳之处理组显着降低排泄物中乳酸含量(P<0.05).肠道组织型态结果显示,添加1.0%发酵大豆壳处理组具有显着增加空肠绒毛高/线窝深之比值(P<0.05);添加商业酵素正对照组与1.0%发酵大豆壳可显着增加回肠绒毛高度而0.5%发酵大豆壳处理组则显着提高绒毛高/线窝深之比值(P<0.05).综上所述,于白肉鸡饲粮中添加0.5%之发酵大豆壳对于改善白肉鸡肠道性状有最佳效果.
  • 摘要:本试验以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畜产试验所产业组之来亨鸡蛋为原料,开发类似酸酪乳之新式蛋饮料产品.将全蛋液与还原调味乳液(脱脂乳粉、砂糖溶解混合均匀)以不同比例(0~100%)混合、杀菌后,接种市售乳酸菌元(含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及Lactobacillus bulgaricus)1.0%,置于42~45℃下进行发酵.试验结果显示,控制组(未加全蛋液者)于发酵24小时时,酸度上升至1.52%;在12小时发酵制程中,添加10~90%全蛋液试验组之酸度呈缓慢上升趋势(0.87~1.18%),但添加100%全蛋液者之酸度则突降至0.64%;而发酵24小时制程中,添加0~90%全蛋液各试验组之酸度则无显着差异;且于发酵12及24小时之乳酸菌数均可达8log cfu/mL以上.产品经品评结果显示,以含50~70%全蛋液经12小时发酵之试验组接受度较佳,其黏力测定亦显着高于含10~40%全蛋液组;含70%以上之全蛋液或发酵超过12小时者,则有蛋腥味出现,而使接受度明显下降.
  • 摘要:试验选用6周龄之畜试土鸡台畜肉十三号公鸡300只,逢机分为6、8、10、12、14周龄去势处理组及假阉(8周龄)处理组,比较其对皮肤与肌肉颜色、肌肉组成与物理性质及感官品评之影响.结果显示,12与14周龄去势处理组之皮肤与肌肉a*值、肌肉蛋白质及水分含量显着(P<0.05)较6或8周龄去势处理组者为为高,皮肤b*值、肌肉L*与b*值及肌肉脂肪含量显着(P<0.05)较6或8周龄去势处理组为低,肌肉蒸煮失重、剪切值与肌纤维直径及面积显着(P<0.05)较6周龄去势处理组为大;去势周龄对胸肉及腿肉之风味、嫩度及多汁性感官品评虽无显着影响,但10周龄以前去势者之肌肉感官品评风味、嫩度及多汁性显着(P<0.05)较公鸡组为佳.由皮肤颜色、肌肉物理性质及感官品评之表现观之,畜试土鸡台畜肉十三号(小型土鸡)公鸡之去势周龄以6或8周龄进行较适当.
  •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狮头鹅、四川白鹅和清远乌鬃鹅三者在1-21和28-70日龄的生产性能和消化生理的差异.试验选用健康的1日龄的狮头鹅、四川白鹅以及清远乌鬃鹅各270只,每个品种6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进行饲养,分别在1、2、4、7、14、21、28、42、56、70日龄每个品种屠宰2只,采集样品并测定生产性能、消化器官(肌胃和腺胃)和消化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的相对长度和相对重量、消化道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的活性以及盲肠微生物的变化.结果发现,狮头鹅在1-21日龄和28-70日龄的ADG和F/G均极显著高于四川白鹅和乌鬃鹅(P<0.01),四川白鹅两个阶段的F/G极显著低于乌鬃鹅(p<0.01);三种鹅的十二指肠的相对重量和相对长度在1-21日龄之间差异不显著,42日龄、70日龄时四川白鹅的十二指肠相对重量显著高于其他鹅(p<0.05);整个阶段空肠的酶活显著高于十二指肠,1-21日龄胰蛋白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淀粉酶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14日龄四川和乌鬃鹅盲肠菌落数量显著高于狮头鹅(p<0.05),21-70日龄中除了42日龄其余均是狮头鹅的菌群数量最高.
  • 摘要:中国是世界鸡的发源地.至今在深山野林中的野鸡,如云南红原雉鸡,随处可见.虽然祖先纯化后,如茶花鸡,野性仍然很強.林原,系指果林、山林、山坡草地和草原.在此放养鸡,是生态型养殖的理想场地.所谓生态型放养鸡是传统放养技术加现代科学技术.中国和欧洲是放养鸡较多的地方,而且有相关的法律和饲养规范.林原养鸡能够除草、除虫、自然施肥的效果.如广东、广西、四川、河北省、重庆、北京等等地区利用退耕还林地进行果林下养鸡,科学轮放,酌情补饲;少则几百只,多则上万只;一年可以养3-5批.根据前苏联巴普洛夫教授,关于“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原理,还可以应用大数据原理,用电子声光控技术,放牧犬技术等进一步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因此,在放养季节、时间、场地、方式、方法等都必需因地因时制宜.这样,才能保持水土,防止泥沙流失,实施生态循环经济,生产绿色或有机鸡蛋、鸡肉产品,于国于民都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 摘要:无机硒经由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发酵,不仅可提供高分子量多糖,亦可转化硒形成富含硒化多糖之富硒裂褶菌发酵物(Se-SCC),但其功能特性尚不明了,故本研究在探讨饲料添加不同硒量之Se-SCC对蛋鸡生产性能、蛋硒浓度及硒生物可利用率之影响.选用400只28周龄海兰褐壳蛋鸡,逢机分配至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无机硒组(0.15mg/kg Na2SeO3硒,SS)、低量Se-SCC组(0.15mg/kg Se-SCC硒,LSCC)及高量Se-SCC组(0.60mg/kg Se-SCC硒,HSCC),每栏25只,每处理4栏,以4周为1期,连续2期.试验结果显示,蛋重和饲料换蛋率随着试验期间显着提高,且全期之LSCC组和HSCC组饲料采食量显着高于其他二组(P<0.05),全期之LSCC组蛋重较SS组有提升的趋势(P=0.10),但饲料处理不影响全期之产蛋率、产蛋量、饲料换蛋率或蛋品品质.额外添加硒之3组饲料均可较对照组提高血清总抗氧化力(troloxequivalent antioxidant capacity,TEAC)及麸胱苷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其中以HSCC组最高(P<0.05),且可较其他三组降低第2期室温下储存10天全蛋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之趋势(P=0.10).全期之蛋硒浓度依饲料硒浓度提高而上升(y=0.307x+0.211,R2=0.92),而硒之生物可利用率随饲料硒浓度提高而降低(y=-3.518x+40.88,R2=0.49),其中以LSCC较SS提升硒之生物可利用率4.8%(37.42vs.32.62%,P<0.05).综合上述结果,饲料添加适量之富硒裂褶菌发酵物可提高蛋鸡抗氧化力与蛋硒浓度,而以真菌发酵方式提供硒可较无机硒提高硒之生物可利用率.
  • 摘要:本试验之目的为以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进行攻毒,并于饲粮中添加鱼粉以诱导白肉鸡坏死性肠炎,评估鸡只生长性能、肠道病变计分及细胞激素基因表现量之影响.试验处理组分为四组(1)一般饲料,无攻毒组、(2)一般饲料,攻毒组、(3)添加鱼粉,无攻毒组及(4)添加鱼粉,攻毒组.试验期间饲粮与饮水采任食,牺牲后,收集脾脏、华氏囊进行即时萤光定量(real-time PCR)测定细胞激素之基因表现量.剖检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进行肉眼病变计分.病变计分结果显示添加鱼粉合并攻毒组于空肠显着高于其他组别.攻毒组脾脏与华氏囊的IL-1β、IFN-γ基因表现量显着低于无攻毒组,而特别在脾脏之iNOS、COX-2基因表现量攻毒组亦显着低于无攻毒组.综合上述结果得知产气荚膜梭菌所导致的坏死性肠炎,主要病变部位在空肠,并会抑制鸡只免疫反应,伴随饲粮中鱼粉的添加,会提高病变的严重性.本试验成功建立坏死性肠炎之动物模式,拟利用杆菌发酵物以降低梭菌所引发之肠道病变与免疫抑制作用.
  • 摘要:本研究之目的为评估根霉菌发酵萃取物(Rhizopus Formosa,RF)对蛋鸡之生长及产蛋性能之影响.本试验分生长期与产蛋期.在生长期于饲料中添加根霉菌发酵萃取物能够使鸡只在进入产蛋期之前有较佳之肠道菌相.产蛋期添加根霉菌发酵萃取物对于蛋鸡之免疫力、产蛋率、蛋重、产蛋量、蛋品质都有显着的改善,且不影响蛋鸡之正常生理状况,更能降低血糖与血脂.添加RF之鸡只都能维持较长之产蛋高峰期,尤以250ppm最佳且蛋重较重;以总产蛋量视之,添加RF皆可增加蛋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 摘要:本试验之目的系以之目的系以根霉菌萃取物添加于黑羽土鸡饲粮,用于评估根霉菌萃取物对土鸡生长性能、腺成熟取物对土鸡生长性能、腺成熟取物对土鸡生长性能、腺成熟及鸡冠大小的影响.试验分为两组,别及鸡冠大小的影响.试验分为两组,别及鸡冠大小的影响.试验分为两组,别及鸡冠大小的影响.试验分为两组,别及鸡冠大小的影响.试验分为两组,别对照组及处理(0.25%0.25%根霉菌萃取物添加)组,试验从1日龄开始饲养至16周龄,为期16周,并于3、10及16周龄时秤量体重并进行采血及牺牲,收集各脏器鸡冠血及牺牲,收集各脏器鸡冠血及牺牲,收集各脏器鸡冠样本.试验结果显示,根霉菌萃取物的添加对土鸡0-16周之生长表现并没有显生长表现并没有显着促进效果,然处理组鸡只10周龄之睾丸有较大的趋势,睾丸有较大的趋势,平均重量可达对照组鸡只的1.5倍,10周及16周龄之鸡冠重及血清睾固酮浓度及血清睾固酮浓度亦有相同的趋势.根据本实验结果0.25%根霉菌萃取物的添加,的添加,具有促进土鸡具有促进土鸡性腺成熟及鸡冠生长的效果,有效果,有效果,有增加土鸡卖相之潜力,增加土鸡卖相之潜力,增加土鸡卖相之潜力,但于生长表现的改善上,最适添加但于生长表现的改善上,最适添加但于生长表现的改善上,最适添加但于生长表现的改善上,最适添加方式仍有待进一步试验加以澄清.
  • 摘要:惠阳胡须鸡是我国的优良地方肉用品种,其肉质滑嫩、皮薄骨脆,肉品质佳,享有盛誉.但目前该品种已经变得混杂,生产性能下降,群体规模减少,因此应对其实施保种选育,纯化种群,扩大群体数量.同时,应对新市场的要求,培育出适合冰鲜、加工的配套系,促进产业化的发展.
  • 摘要:本研究旨在筛选生长速度快、γ-聚麸胺酸产量高及蛋白酶活性高之芽孢杆菌,将其用于大豆粕发酵产物制备,并探讨对白肉鸡生长性状之影响.以不同芽孢杆菌菌株来进行纳豆发酵产物之制备,于37℃培养24小时后菌数达9log cfu/g、培养72小时后γ-聚麸胺酸的产量大于4%,且淀粉酶、脂肪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硷性蛋白酶及角蛋白酶较未发酵时上升之菌株共有6株,并分别命名为A、B、C、D、E、F菌株.将240只1日龄商用雌白肉鸡逢机分置于鱼粉组、基础日粮添加发酵产物0%之对照组与个别添加0.3%A、B、C、D、E及F之菌株发酵产物处理组,每处理组3重复、每重覆10只,试验期为14天.于试验结束时,饲粮中添加F组发酵产物之鸡只体重与体增重显着优于C、D与E组(P<0.05),虽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但分别可改善体重与体增重4.5%及4.7%,,而A、B组则介于二者之间(P>0.05),但C、D、E发酵产物的添加则对于体重及体增重表现完全不具任何改善效果(P>0.05).在饲料效率方面,亦以F组最佳,并显着优于B、D及对照组(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约可改善3.5%之饲料效率,并与鱼粉组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0.3%F菌株发酵产物对白肉鸡不论是体增重或饲料效率均具最佳表现,且与鱼粉组饲养效果相当,具有成为肉鸡饲粮中商业添加剂之潜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